[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漆包线铜导体的新型拉丝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2897.3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1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巨丰复合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00 | 分类号: | B21C1/00;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1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漆包线 导体 新型 拉丝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拉丝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能实现高柔软、高伸长的漆包线所用铜导体的新型漆包线拉丝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电机电器制造工艺不断发展创新,电器产品越来越趋微型化,高速自动绕线和嵌线设备的应用,对漆包线的柔软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目前,现有拉丝工艺所拉制的铜导体在漆包工序时,导体经过拉制冷变形后,金属吸收了加工能量,内能增加,其内部晶粒碎化,晶粒畸变并存在残余应力,即使调节退火温度或速度的高低,漆包线的伸长率和回弹指标都不存在明显变化,尤其对于标称直径≤0.150mm的铜导体,由于拉丝道次的增加,后续去应力退火温度和再结晶退火温度对铜导体的影响有限,使得拉丝工艺成为导体拉制的关键。另外,漆包线在高速饶线和自动嵌线过程中,由于漆包线表面摩擦系数较低(0.05~0.07),由于漆包线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引起的屈服强度较大,使漆包线的弹性增大,在高速饶线条件下,漆包线无法服帖的缠绕于骨架上,导致线圈肥大,易在上述饶线及嵌线过程中出现胀包、断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漆包线拉丝工艺,使铜导体经漆包退火后具有更高的伸长率,更低的回弹特性,同时具有高柔软、高密度的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漆包线铜导体的新型拉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标称直径为2.600mm的硬铜线在中拉机上多次拉伸,控制为标称直径为1.000mm的硬铜线;
第二步:将上述第一步的硬铜线在小拉退火机上多次拉伸,进行电流退火并控制为标称直径为0.310mm的软铜线;
第三步:将上述第二步的软铜线在微拉机上进行多次拉伸控制到标称直径为0.100mm的硬铜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在线电流退火电压为24~52V。
一种用于漆包线铜导体的新型拉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标称直径为2.600mm的硬铜线在中拉机上多次拉伸,进行电流退火并控制为标称直径为0.720mm的软铜线;
第二步:将上述第一步的软铜线在小拉退火机上多次拉伸控制为标称直径为0.100mm的硬铜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在线电流退火电压为24~52V。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在拉丝工艺上进行改进,使铜导体的软化性能得到提升,大大影响了漆包线后续退火后的伸长率及回弹特性,通过研究发现,漆包线的伸长率提高40%,回弹角下降了30%,利用本发明的拉丝工艺,后续退火后的漆包线在高速饶线和自动嵌线过程中,服帖的缠绕于饶线骨架上,解决了线圈肥大,易出现胀包、断线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漆包线铜导体的新型拉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标称直径为2.600mm的硬铜线在中拉机上多次拉伸,控制为标称直径为1.000mm的硬铜线;
第二步:将上述第一步的硬铜线在小拉退火机上多次拉伸,进行电流退火并控制为标称直径为0.310mm的软铜线,在线电流退火电压为24~52V;
第三步:将上述第二步的软铜线在微拉机上进行多次拉伸控制到标称直径为0.100mm的硬铜线。
利用上述拉丝工艺所制成的铜导体,在制成漆包线后,通过试验发现该漆包线伸长率可达25%~32%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另一种用于漆包线铜导体的新型拉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标称直径为2.600mm的硬铜线在中拉机上多次拉伸,进行电流退火并控制为标称直径为0.720mm的软铜线,在线电流退火电压为24~52V。;
第二步:将上述第一步的软铜线在小拉退火机上多次拉伸控制为标称直径为0.100mm的软铜线;
利用上述拉丝工艺所制成的铜导体,在制成漆包线后,通过试验发现该漆包线伸长率可达28%~33%以上。
上述拉丝工艺步骤仅适用于铜导体标称直径为0.070~0.110mm,本拉丝工艺也可用于以下几种不同线规铜导体,其具体步骤如下:
(1)0.050mm~0.069mm:
第一步:将标称直径为2.600mm的硬铜线在中拉机上多次拉伸,控制为标称直径为1.000mm的硬铜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巨丰复合线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巨丰复合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8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柔性导电玻璃组件
- 下一篇:一种氨纶空包机引导机构中的盖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