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稳定三气楔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0373.0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7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孙丹;艾延廷;肖忠会;王学军;郑铁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447 | 分类号: | F16J15/447;F16J15/4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稳定 三气楔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旋转机械中的密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稳定三气楔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密封结构是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压缩机等旋转机械的关键部件,密封结构在抑制旋转机械流体泄露的同时还会产生气流激振力,影响转子稳定性。随着旋转机械工作介质参数的不断提高,由密封结构产生的气流力所引起的气流激振问题越来越突出。
密封动力学原理与动压滑动轴承作用原理相似。密封结构气膜间隙具备了形成动压气膜的必要条件:①转子与静子之间形成楔形间隙;②转子与静子之间充有粘性流体;③转子与静子之间有相对运动,带动流体由间隙大端流向间隙小端。密封结构间隙气流力产生的气流激振现象与滑动轴承间隙油膜力产生的油膜振荡现象有共同点:①都是旋转机械微小间隙流体产生,均属于流体激振;②流体激振原理相同,都是由切向流体激振力使得转子涡动,当涡动频率与转子固有频率接近时,产生流体激振;③振动现象相同,都属于自激振动,使得旋转机械产生低频振动。对滑动轴承而言,轴承形式对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圆柱滑动轴承的稳定性较差,为了提高轴承的工作稳定性,常把轴承做成多油楔形状,和传统圆柱滑动轴承的单油楔轴承相比,多油楔滑动轴承建立了附加的流体动压,提高了抗失稳裕度,三油楔滑动轴承是典型的多油楔滑动轴承,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为提高密封的稳定性,减小气流激振力,人们在传统迷宫密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密封本身的结构提出了蜂窝、反旋流、阻尼、袋式等新型密封型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密封结构型式的不断改进导致结构越来越复杂,容易产生由于摩擦引起的不稳定振动故障。上述形式的密封结构虽然机理不完全相同,但本质上都属于圆形密封结构,即密封沿周向结构均为圆形。对于圆形密封而言,气流在偏心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楔形间隙内所产生的气体轴承效应是导致密封气流激振的重要因素。因此,气流激振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稳定三气楔密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稳定三气楔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套和密封体,密封体固定在密封套上,密封体上有周向的迷宫密封齿,密封齿分为三段等长圆弧结构,这两段圆弧的包角小于120゜,三段圆弧的圆心分别为O1、O2、O3,且各段圆弧的圆心距离密封几何中心位置的距离均为δ,其中0<δ<R-r,r为转子的半径,转子的圆心为O,转子的转速为ω。
本发明借鉴三油楔滑动轴承的思想,不改变传统圆形密封的整体结构,将传统的圆形密封结构设计成为三气楔密封结构,其主要优点如下:
1、结构简单,任何传统圆形密封如迷宫密封、蜂窝密封、刷式密封等都可以据此改变为相应的三气楔迷宫密封、三气楔蜂窝密封、三气楔刷式密封等;
2、三气楔密封结构适用于双向旋转转子,转子正转反转均可形成楔形间隙,形成动压气膜。
3、与传统圆形密封相比,三气楔密封在工作中形成上下三个气楔,形成三个动压气膜,增加了动压气膜的约束,提高了密封的气膜刚度,有助于提高稳定性,提高密封的抗气流激振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三气楔密封结构周向局部视图。
图3是三气楔密封结构轴向局部试图。
图中:1-第一密封齿圆弧;2-第二密封齿圆弧;3-第三密封齿圆弧;4-气膜;5-转子;6-密封套;7-T型槽;8-密封体;9-密封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高稳定三气楔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套6,T型槽7和密封体8,密封套6内设有T型槽7,密封体8通过在圆周方向向上T型槽7与密封套6固定在一起,密封体8上有周向的迷宫密封齿9,密封齿9与转子5之间形成气膜4,密封齿9分为三段等长圆弧结构:第一密封齿圆弧1、第二密封齿圆弧2、第三密封齿圆弧3,这三段圆弧的包角小于120゜,其中圆弧1的圆心为O1,圆弧2的圆心为O2,圆弧3的圆心为O3,三段圆弧的半径均为R,且三段圆弧的圆心距离密封几何中心位置的距离均为δ,其中0<δ<R-r,r为转子的半径,转子的圆心为O,转子的转速为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稳定椭圆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配件冷却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