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视力矫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9459.1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洪荣昭;吴肇欣;陈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荣昭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G02F1/29;G02F1/1347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视力 矫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力矫正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控制液晶透镜滤除杂光的电子视力矫正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视力矫正器是用以训练眼肌正常收缩,以改善轻度视力不良患者的视力,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第359171号的创作。前述创作的视力矫正器是于眼镜架上设有不透光的滤光板,该滤光板形成有呈放射状且供光线通过的小圆孔及两个中心圆孔。借此,通过滤光板能滤除杂光使得使用者的瞳孔接受平行的光线,从而达到训练眼肌正常收缩的功能。
由于中心圆孔的孔径与所适用的患者的视力程度相关,因此不同视力程度的患者需要配戴不同孔径的视力矫正器。又,两个中心圆孔需分别对准使用者的瞳孔,由于不同使用者的瞳孔间距不同,因此需要中心圆孔间距不同的视力矫正器。是以视力矫正器的制造商需生产各种圆孔样式不同的视力矫正器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要。本案发明人于是想到,若能发展出一种电子式的视力矫正器,其滤光板的样式能通过电子电路进行调整,将能符合各种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光功能可调的电子视力矫正器。
本发明电子视力矫正器,包含一眼镜架、一液晶透镜模块及一控制单元。该液晶透镜模块设置于该眼镜架,且包括相互重叠的一第一液晶透镜及一第二液晶透镜。该控制单元设置于该眼镜架并电连接于该液晶透镜模块,且能控制该液晶透镜模块显示一用以滤除杂光的图样,该图样包含一不透光区域及数个透光区域,其中,该不透光区域是由该控制单元控制该不透光区域对应的该第一液晶透镜及该第二液晶透镜产生相互垂直的偏振效果所形成。
较佳地,该控制单元还控制所述透光区域对应的该第一液晶透镜及该第二液晶透镜的折射率,使通过所述透光区域的光线被聚焦或发散。
较佳地,该液晶透镜模块还包含与该第一液晶透镜及该第二液晶透镜重叠的一第一折射率渐变透镜,该第一折射率渐变透镜用以使通过所述透光区域的光线聚焦或发散。
较佳地,该液晶透镜模块还包含与该第一液晶透镜、该第二液晶透镜及该第一折射率渐变透镜重叠的一第二折射率渐变透镜,该第二折射率渐变透镜用以使通过所述透光区域的光线聚焦或发散。
较佳地,该第一折射率渐变透镜及该第二折射率渐变透镜是设置于该第一液晶透镜及该第二液晶透镜间,该液晶透镜模块还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一液晶透镜间的第一透明电极、一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与该第二液晶透镜间的第二透明电极、一设置于该第一折射率渐变透镜及该第二折射率渐变透镜间的第三透明电极、一设置于该第一液晶透镜与该第一折射率渐变透镜间的第一配向层,及一设置于该第二液晶透镜与该第二折射率渐变透镜间的第二配向层,该第一透明电极、该第二透明电极及该第三透明电极电连接于该控制单元,使该控制单元通过该第一透明电极、该第二透明电极及该第三透明电极控制该第一液晶透镜及该第二液晶透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控制单元能控制该液晶透镜模块显示不同的图样以产生不同的滤光效果,从而能符合不同使用者对于不同滤光效果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子视力矫正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液晶透镜模块的一结构示意图,说明于一不透光区域光线无法通过该液晶透镜模块;
图3是一类似图2的视图,说明于数个透光区域光线能通过该液晶透镜模块并且被发散于该液晶透镜模块后侧;
图4是一类似图1的视图,说明该电子视力矫正器的液晶透镜模块能显示不同的图样;及
图5是本发明电子视力矫正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是本发明电子视力矫正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电子视力矫正器包含一眼镜架1、一液晶透镜模块2、一控制单元3,及一电力单元4。电力单元4设置于眼镜架1并用以供应控制单元3操作所需的电力,电力单元4可以是一电池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荣昭,未经洪荣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9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