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9457.2 | 申请日: | 201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赵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允可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太阳能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小型公寓式房间以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这些公寓式房间空间狭小,而且,在大多数时间里,门窗紧闭,所以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这种相对密闭的空间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头晕目眩、神经衰弱、困倦、情绪不安等症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
目前,市场上的室内空气净化器种类很多,最受人们欢迎的是带有太阳能蓄电功能的太阳能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嵌在壳体顶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设在壳体内部的机芯。其中,现有的机芯中负离子发生器发生的负离子浓度的最大限量为每立方厘米600万个,如果超过这个最大限量,就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静电,但是,低浓度的负离子对车内空气净化的效果较差。另外,由于空气净化器自身的重量小,放置在阳台外或者墙壁上的稳定性较差,有风时很容易跌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效果好、在室外固定时稳定性好的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面上的镶嵌有太阳能电池板,壳体内设置有机芯,机芯设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下方;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安装在壳体底面内侧壁上的卡槽内;所述壳体的底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
所述机芯包括载物板、风机、负离子发生器、蓄电池和电路板;
所述载物板上设有卡槽,卡槽内插接有由活性炭网和光触媒组成的过滤块。
所述电路板上电连接有紫外线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
所述安装板为金属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壳体内增设了一块金属制成的安装板,外壳底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板。此安装板可消除负离子发生器发生高浓度负离子时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静电。增设金属板后,负离子的浓度可高达每立方厘米2000万个,而产生的静电都被金属板消除,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因此,既增强了净化空气的效果,又避免了静电对人体带来危害情况的发生。另外,安装板加大了空气净化器自身的重量,使得壳体的底面与安装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提高了稳定性,有风时不会轻易地跌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光触媒;3-安装板;4-卡槽;5-风机;6-卡槽;7-载物板;8-蓄电池;9-紫外线灯;10-太阳能电池板;11-负离子发生器;12-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小型太阳能空气净化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嵌在壳体1顶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10和设在壳体1内的机芯,机芯设在太阳能电池板10的下方。太阳能电池板10采用的是层压式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可达20年之久。
所述机芯包括载物板7、风机5、负离子发生器11、活性炭网、光触媒2、蓄电池8和电路板12。载物板7插接在壳体1内壁上的卡槽6内,风机5和负离子发生器11固定在载物板7上,蓄电池8设在载物板7上的电池盒内。载物板7上设有卡槽,其中,卡槽内插接有由活性炭网和光触媒2组成的过滤块,电路板12插接在卡槽内。活性炭网的作用是吸附、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各种病毒,光触媒2的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尘埃、螨虫和有害细菌,净化空气。电路板12上电连接有紫外线灯9,紫外线灯9的作用是杀菌、消毒,进一步提 高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能力。
太阳能电池板10与蓄电池8电连接,电路板12与蓄电池8电连接,风机5和负离子发生器11电连接在电路板12上。
所述壳体1内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选择为金属板。金属板插接在壳体1底面内侧壁上的卡槽4内。所述的金属板可以是铁板、钢板、铜板、铝板等。金属板可消除负离子发生器发生高浓度负离子时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静电。增设金属板后,负离子的浓度可高达每立方厘米2000万个,而产生的静电都被金属板消除,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因此,既增强了净化空气的效果,又避免了静电对人体带来危害情况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允可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允可精密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9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