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褐飞虱对药剂敏感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6932.0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磊;朱福兴;李建洪;游红;马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褐飞虱 药剂 敏感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学农药学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褐飞虱对药剂敏感性的方法,它适用于褐飞虱对烯啶虫胺敏感性的一种快速检测。
背景技术
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十分严重,是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上的首要害虫,褐飞虱大发生时会造成水稻的减产甚至绝产。多年来,很多水稻种植区褐飞虱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不少地区已普遍反映生产上常用的杀虫剂品种对褐飞虱的防效在下降。杀虫药剂大量、长期的使用,使害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降低甚至产生抗药性。害虫对药剂敏感性的检测是指导杀虫药剂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据,药膜法具有省时、省力、快速、简便、易行等优点,可以在田间快速的检测出害虫的对药剂的敏感性。
烯啶虫胺(Nitenpyram)是日本武田公司1989年开发研制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并于1995年在日本获得登记,曾在中国获得专利授权。由于防治褐飞虱的需要,烯啶虫胺被确定为吡虫啉、啶虫咪的替代品。褐飞虱田间种群对烯啶虫胺仍然处于敏感性阶段,对于烯啶虫胺必须重视其科学使用,延缓褐飞虱对其产生抗药性。
药膜法测:测定方法采用Shotkoski等(1990)和Shufran等(1997)的玻璃管药膜法。先将药剂用丙酮配制成1000mg/L的母液,然后按等比或等差稀释成需要的浓度,吸取一定量的药液加入到玻璃管中,待瓶底药液均匀后将瓶横放,不停地滚动,至丙酮全部挥发,使药剂在瓶内形成一层均匀的药膜后备用。对照单独用丙酮处理。挑取健康一致的褐飞虱3龄若虫20头,重复3次,3~5h后检查死亡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水稻田褐飞虱对常用药剂敏感性的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它解决了稻茎浸渍法和点滴法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测定LC50所需周期长等的问题,可以在田间情况下快速的完成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毒力测定采用Shotkoski等(1990)和Shufran等(1997)的玻璃管药膜法,有改进。先将杀虫药剂用丙酮配置成1000mg/L的母液,按等比或等差稀释成需要的浓度。从稀释好的药液中吸取600μL加入到小玻璃瓶内(内表面积51.70cm2)中,立即水平滚动至丙酮全部挥发,待丙酮挥发后用于敏感性测定。对照单独用丙酮处理。挑取健康一致的3龄褐飞虱若虫进行试验,每个制备好的药膜管放置20头褐飞虱若虫,在室内正常饲养条件下(温度27±1℃,相对湿度80%,光照为16L∶8D)90min后检查死亡率,以褐飞虱不能活动或是不能翻身即为死亡,以对照死亡率小于5%为有效测定。
一种快速检测褐飞虱对药剂敏感性的方法,其步骤是:
1.药剂配制:有效成份百分含量为95.80%的烯啶虫胺原药用丙酮溶解,配成1000mg/L的农药母液,再将1000mg/L母液用丙酮稀释到100、10、4mg/L的药液。
2.从配置好的一系列浓度的药液中分别吸取600μL放入到小玻璃瓶中,滚匀、滚动,待丙酮完全蒸发后进行敏感测定。对照单独用丙酮处理。重复3-4次。
3.选择健康一致的3龄褐飞虱若虫进行试验,每个制备好的含药膜小玻璃瓶中放入20头褐飞虱若虫,在培养箱(温度26-28℃,相对湿度80%,光照为16L:8D)或常温(20-25℃)下进行饲养,90min后检查死亡率,以褐飞虱不能活动或是不能翻身即为死亡。记录活虫数。
4.在进行试验前进行空白试验,在玻璃管中不加任何药剂,只用丙酮,设置四个重复,每个玻璃管中放入20头褐飞虱3龄虫,90min后记录活虫数,对照的死亡率不应大于5%;
5、根据含药玻璃瓶中褐飞虱3龄若虫90min后的校正死亡率判断其对药剂的敏感性,校正死亡率大于90%表明褐飞虱对所测药剂是敏感的。。
供试褐飞虱:2006年采自湖南省农科院试验田,在室内不接触任何药剂用水稻饲养至今,水稻品种为汕优63。
空白试验结果(见图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一是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易于向农民推广使用。二是可以在田间使用,不需要在室内完成。三是需要时间短,90分钟即可检测出褐飞虱对药剂的敏感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褐飞虱诊断试剂盒丙酮对照示意图。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排除褐飞虱由于机械损伤、玻璃管内封闭的环境及长时间离开水稻等药剂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死亡,用溶剂丙酮做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前9小时内没有死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9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碳化硅材料的电化学制备方法
- 下一篇:简易电动车两用车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