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4458.8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伟;蔡伯根;刘朋慧;王剑;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同 三维 仿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规模的公共交通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公共交通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现代的公共交通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公共交通系统仿真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尤以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但是三维可视化的车路协同系统仿真并不多见。目前来说,车路协同系统仿真的成果展示主要是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表格分析和曲线分析,缺乏一个直观的可视化体现方法,使得决策者对仿真内容与数据不能够及时的给出一个评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结构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包括外部程序接口及控制模块、模型间信息交互模块、模型引导控制模块、视角的动态切换模块、模型状态参数动态显示模块,其中:
外部程序接口与控制模块,承担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功能,实现外部环境的信息与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的信息交换,将外部信息转义为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内部可识别的仿真信息;
模型间信息交互模块,根据从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提取的交互仿真信息,对模型进行控制,动态的改变信息交互的三维仿真变化过程;
模型引导控制模块,以典型场景仿真为基础,提取场景中仿真模型的运动坐标轨迹信息控制模型运动趋势,以位移矢量作为位姿参数控制与调整模型姿态;
视角的动态切换模块,在仿真过程中,动态的改变视角的位置,对所需目标模型作近距离的全方位观察与展示;
模型状态参数动态显示模块,动态的显示目标模型的实时状态参数信息。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外部程序接口与控制模块,具备一个外部程序接口,该接口通过HLA体系框架与外部建立信息交互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仿真的结果及中间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及运算,得到驱动计算机图形显示的数据命令。利用Creator三维建模软件构建起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所需的精简化模型库。并以车路协同系统中的信息交互仿真、典型场景仿真为基础,将仿真数据与模型导入到三维的可视化模型的驱动程序Vega当中,由车路协同系统仿真信息驱动模型在场景中的移动,实现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的可视化效果。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模型节点组织图。
图2、仿真系统模型控制与信息交互仿真示意图。
图3、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实现整体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伴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三维表现技术得以形成,可视化仿真成为仿真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三维仿真的实现可将测量获得的数值、图像或是计算中涉及、产生的数字信息变为直观的、以图形图像信息表示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呈现在研究者面前,使他们能够观察、模拟和计算,在建筑、医学、军事仿真等领域内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较好的完成了仿真结果的直观可视化效果,三维实现技术的应用对大规模的城市交通仿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且已被世界上一些大型企业广泛地应用到工业仿真的各个环节,提高了仿真系统的开发效率,加强了系统仿真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能力,对减少仿真决策失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来说,以往的数据与结果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仿真对结果可视化表现的需要,三维仿真方法的引入,将使仿真系统设计的手段和思想发生质的飞跃,更加符合车路协同系统仿真发展的需要。
一种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车路协同系统模型构建方式,外部程序接口及控制模块,模型间信息交互模块,模型引导控制模块,视角的动态切换模块,模型状态参数的动态显示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44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视频监控功能的压面机
- 下一篇:一种连续真空油炸脱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