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完全去除附子急性毒性并保留其药效活性的制备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14336.9 申请日: 2013-01-15
公开(公告)号: CN103181957A 公开(公告)日: 2013-07-03
发明(设计)人: 童培建;肖鲁伟;单乐天;金红婷;吴承亮;李昌煜;朱英;尹华;王知青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714 分类号: A61K36/714;A61P29/00;A61P19/02;A61K125/00
代理公司: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代理人: 陈继亮
地址: 310053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完全 去除 附子 急性 毒性 保留 药效 活性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附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完全去除附子急性毒性并保留其药效活性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 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性微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前人称其为药中之圣药,用于急、危、重症,多能力挽狂澜;施于慢性顽病痼疾,亦能起沉疴于须臾。附子的特有功效使其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该植物全株有毒,以根头最毒。附子的毒性成份为乌头碱(Aconitine),能溶于水与乙醇,毒性极大,人口服0.2mg乌头碱即可发生中毒反应,3~5mg即能致死,故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下品。附子的“毒”和“效”是并存的,有毒性的一面,又有治疗功效的一面,用之不当可发生毒副作用,而正确使用又往往产生速效、高效,治疗很多危难重症,故一些医家称为虎狼之药而不敢使用,但一些名医则称其为特效药,顽症痼疾多能应手取效。东汉张仲景用生附子1枚,炮附子1~3枚,约合15g到60g不等。近代老中医吴佩衡、刘民叔、李继昌用附子量亦大,一般均在30g以上。吴佩衡甚至单剂用量500g,无毒副反应,相反疗效显著。但是,据报道,有人曾服附子9g而中毒。因此,附子的临床应用始终存在潜在风险,附子毒性是临床首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等作用,在骨科临床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药效显著。附子的毒性与药效成分紧密相关,其物质基础主要是二萜双酯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和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类生物碱毒性很强,易对神经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伤害,引起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维颤动、系统性麻痹、恶心、呕吐、眩晕、休克和昏迷等。同时,乌头碱类成分又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活性,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织胺及5-HT等多种致炎剂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及组胺、5-HT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少炎性渗出液中白细胞的渗出。如今乌头碱中毒成为附子临床应用的最大顾忌。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药效作用而产生最少副作用,是为附子的一大难题。

从古到今,医者和学者一直追求附子的“减毒增效”,提出了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剂量以及不同配伍等减毒策略。《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等经典方剂中多以甘草、干姜、白芍、大黄等与附子配伍,主要起到解毒的作用:即通过降低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或改变代谢途径以减少有毒生物碱的机体吸收。炮制也是附子减毒的主要方法,如火神派吴佩衡等医家用附子遵循三点原则:一是用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等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其中久煎最为讲究,大剂量下常煎3小时并尝之,待半小时后不麻口,才与它药同煎服之。然而,上述减毒方法仍无法保证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并未开发出真正的无毒附子。究其原因还是临床对附子毒性、剂量、炮制方法的关联度界限不明以及缺少附子减毒炮制的统一标准。此外,扶阳学派使用大剂量附子在临床上没有形成共识,与国家药典相违背,制约了附子药效的充分发挥。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获得的应用开发性成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完全去除附子急性毒性并保留其药效活性的制备工艺。本工艺利用这类有毒生物碱易被加热水解的原理,建立附子去毒新工艺。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通过本工艺去毒后的附子水煎液完全不具备急性毒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附子中的毒性成分乌头碱类在制备过程中被完全降解成乌头胺等成分;药效实验结果揭示,完全去毒后的附子仍具备抗炎活性,能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发挥药效作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4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