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3640.1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钟进军;何宏荣;胡怀玉;陈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18/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21001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沥青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作为一种路面材料应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建筑施工拆迁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的随意堆放,废弃处理都给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运用较多且较为环保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将建筑废弃物进行破碎回收作为再生骨料再利用于工程建设。对于破碎后的再生骨料粒径在4.75mm以上的粗骨料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类型混凝土中,在工程领域用再生粗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粗骨料直接应用或强化改性后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实例已经存在。然而再生骨料的破碎、筛分等生产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粒径小于4.75mm的细粉料,这部分细粉料若不加以利用,势必会造成二次污染。与天然细骨料相比,再生细骨料的密度低于天然细骨料,空隙率远大于天然细骨料。这主要是因为再生细骨料包含由原生混凝土破碎后形成的表面粘附有水泥浆的砂粒、表面无水泥浆附着的砂粒、水泥浆颗粒以及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石粉。所以就会形成再生细骨料的粒形较差、孔隙率高、吸水率大、堆积密度小、压碎指标高的特点。
由于再生细骨料的性质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可见针对再生细骨料的研究,研究一种再生细骨料的运用途径,实现其高效经济环保的再利用,满足当前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因此,通过合理的级配设计,性能测试来证明再生细骨料能应用于路面沥青混凝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再生细骨料利用问题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充分利用再生细骨料,解决二次污染问题,降低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含混合料和沥青,其中混合料含量为4%~10%,其余为沥青。
前述的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所述混合料包含质量百分比为20~25%、粒径为20~30mm的石灰岩粗骨料;质量百分比为20~25%、粒径为10~20mm的石灰岩粗骨料;质量百分比为15~20%、粒径为5~10mm的石灰岩粗骨料;质量百分比为0~30%、粒径为0~4.75mm的石灰岩细骨料;质量百分比为0~30%、粒径为0~4.75mm的再生细骨料和质量百分比为1~4%、粒径为0~0.6mm的普通石灰岩矿粉。
前述的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所述沥青为AH-70号基质沥青。
前述的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所述矿粉为天然石灰岩矿粉。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发明通过设计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满足使用再生细骨料应用于沥青路面材料中下面层的要求,为再生细骨料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混合料级配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通过筛分粗细骨料,根据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型级配设计方法,该方法是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规定的密集配AC-25型混合料级配范围为上限和下限,以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筛孔的0.45次方为横坐标,各粗细骨料的筛分通过率为纵坐标,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用试配法进行矿料级配曲线绘制,所设计的合成级配曲线应位于上限和下限所夹区域内,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0.3~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2)根据粗细骨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和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25型级配设计方法,通过调整粗细骨料以及矿粉在混合料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设计混合料的合成级配,各档骨料在混合料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如表1所示,设计的混合料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表1 不同含量再生细骨料混合料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3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