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1184.7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3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绍康;陈秀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9 | 分类号: | C09K11/69;H01L33/5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光 led 红色 荧光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和显示领域中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用荧光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Zn2V2O7 : Eu3+, Bi3+的合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与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相比,白光LED 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响应快速、无污染、节能等优点,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因而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实现白光的主流方法是用蓝光LED 芯片和可被蓝光有效激发的、发黄光的荧光粉YAG : Ce3+ 结合,得到白光。但这种类型的白光LED 的发光颜色受输入电流和荧光粉涂层均匀性的影响很大,YAG : Ce3+的发光强度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且还存在着显色指数低、色温高和发光效率低等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已开始尝试采用紫外-近紫外(350~410 nm)InGaN 管芯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来实现白光LED。该方法是将若干种荧光粉涂敷在能产生紫外-近紫外光的LED 管芯上,管芯激发荧光粉形成红、绿、蓝发射,三色光相叠加得到白光。这类白光LED 的颜色只由荧光粉决定,且其颜色稳定、显色指数高,被认为是新一代白光LED的主导。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红色荧光粉一般都不适于350~410 nm 波段的激发,存在能量损耗大、光转换效率不高等缺陷。因此,研制适用于紫外-近紫外(350~410 nm)LED管芯有效激发的新型的红色荧光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钒是一种典型的多价态过渡金属元素,它可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多元钒氧化物即钒酸盐。钒酸盐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且结晶性能好、可见光透过率优良,是很好的发光基质材料。钒酸盐发光材料具有合成温度较低、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因而在白光LED、显示显像设备、高压汞灯、X 射线增感屏以及激光材料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研制以钒酸盐为基质的白光LED用荧光材料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Zn2V2O7 : Eu3+, Bi3+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针对YAG : Ce3 + 的发光强度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存在着显色指数低、色温高和发光效率低等不足,以及现有的红色荧光粉一般都不适于350~410 nm 波段的光激发等问题,通过在钒酸盐基质材料中掺杂Bi3+和Eu3+,从而获得合成温度低、化学性能稳定和发光效率高、能被紫外-近紫外波段(250~400 nm)LED管芯高效激发的荧光粉,用于制备白光LED和红色LED。所述荧光粉合成温度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是Zn2V2O7:Eu3+, Bi3+。所述的荧光粉是以ZnO和V2O5为原料,以Eu2O3为激活剂、Bi2O3为敏化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的。包括以下步骤:(1)按摩尔比ZnO:V2O5=2:1,准确称取原料、激活剂及敏化剂,放在研钵中研磨0.5~1h后,混合均匀后压片,在300℃下预煅烧2~3h;(2)把步骤(1)的物料在空气气氛中600~900℃下煅烧5~8h,即得所述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Eu3+的摩尔含量为0.02~0.10,Bi3+的摩尔含量为0.06~0.12。
所述的荧光粉基质晶体结构稳定、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良好,能被250~400 nm的紫外-近紫外光有效激发,与紫外-近紫外InGaN芯片发射的光谱相匹配,且发光强度强、荧光效率高,可用于制备白光LED和红色LE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1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