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11015.3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康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辽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04;B32B27/08;B32B27/32;B32B15/085;B32B15/20;B32B37/10;B32B37/06;B29C70/3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124101 辽宁省盘锦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纤维 增强 聚丙烯 夹芯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上预浸料层、上无纺布层、上胶膜材料、蜂窝芯材层、下胶膜材料、下无纺布层、预浸料层,相邻各层之间通过热压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或下预浸料层厚度为1.5~6mm;
或所述的上或下无纺布层厚度为0.7~0.9mm;
或所述的上或下胶膜材料的厚度为0.3~0.36mm;
或所述的蜂窝芯材的厚度为15~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或下预浸料层为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料,由包括45~50重量份的聚丙烯和50~55重量份的连续纤维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或共聚聚丙烯;
其中所述连续纤维束选自无机纤维、有机纤维或金属纤维;
所述无机纤维为连续玻璃纤维;
所述的有机纤维为连续涤纶纤维;
所述的金属纤维为连续铜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或下预浸料层包含6~15层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或下无纺布层为针刺型聚丙烯无纺布,克重为150-200g/㎡;
或所述的上或下胶膜材料选自一面涂覆有环氧类树脂、酚醛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所述上或下胶膜材料的低密度聚乙烯面与无纺布层连接,另外一面与蜂窝芯材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芯材层选自铝蜂窝、芳香聚酰氨蜂窝或塑料蜂窝;
其中所述的铝蜂窝材质为3003或5052铝箔,铝蜂窝为正六边形,边长3-15mm,厚度0.04-0.08mm;
或所述的塑料蜂窝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蜂窝或聚碳酸酯蜂窝,塑料蜂窝为圆形,孔径为30~80mm,壁厚0.4-0.8mm。
8.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用作上或下预浸料层材料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预浸料:
将45~50重量份的聚丙烯加入到挤出机中,通过交错的双挤出模头挤出淋膜,将50~55重量份的连续纤维平行排列成带状,导到双挤出模头处,带状连续纤维的两侧分别与双挤出模头接触,在模头处与挤出的熔融树脂进行浸渍,将浸渍后的连续纤维,导入辊压装置,辊压、冷却后卷取得到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带状预浸料;
(2)按照脱模材料、上预浸料层、上无纺布层、上胶膜材料、蜂窝芯材、下胶膜材料、下无纺布层、下预浸料层、脱模材料的顺序,依次铺放材料;
(3)将步骤(2)中铺放好的材料放入热成型机中,无压力合模,合模后预热,待预浸料软化,下模板温度达到物料的熔融温度后,加压进行保温保压一段时间后关闭模板加热;
(4)进行冷却后取出得到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聚丙烯夹芯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预浸料层由6~15层单层的带状预浸料按照预浸料中连续纤维方向以0°/±45°/90°或0°/90°的方式进行铺放得到;
或所述的步骤(2)中脱模材料为熔点高于200℃的聚酯薄膜,进一步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预热温度为165~180℃,预热时间为1~5min;保压压力为0.6~2.5MPa,保压时间为8~15min;
或所述的步骤(3)中热成型机为真空袋热成型机或模压热成型机,热成型机的加热方法为导热油加热、电加热或电磁辐射加热;
或所述的步骤(4)中冷却工艺为物料温度每降低10-20℃,压力增加0.3-0.5MPa,冷却至物料软化温度后,保持压力,继续冷却到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辽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辽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10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图像的IR信号捕获
- 下一篇:对网络设备背景中的转发数据库进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