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胸腔穿刺引流针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0989.X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0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卢斌;郑建林;王小军;罗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域创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穿刺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胸腔穿刺引流针具,尤其涉及一种钝头胸腔穿刺引流针具。
背景技术
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或积气是胸部外科常见有创操作之一,胸腔穿刺的并发症有胸膜反应、血胸、气胸、穿刺口出血、胸壁蜂窝组织炎、脓胸和空气栓塞等。造成上述并发症的原因分述如下:血胸多由于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气胸可由于胶管未夹紧,漏入空气所致,也可因穿刺过程中患者剧烈咳嗽肺组织表面被穿刺针划伤所致;胸壁蜂窝组织炎及脓胸均为穿刺时消毒不严格引起细菌感染;穿刺针接触胸膜可引起胸膜反应,其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和头昏等不适。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有必然因素,但现有技术的胸腔穿刺针设计上的缺陷也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之一。
现有技术的胸腔穿刺针的针头为尖头斜面,在穿刺过程中,这种穿刺针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以下损伤:第一,穿刺针头有损伤肋间血管造成大出血的风险。第二,穿刺针尖端有损伤肺组织造成气胸的风险。第三,针尖锋利,易刺激胸膜而产生胸膜反应。第四,在遇到患者胸腔积液包裹局限时,操作者需要反复调整穿刺针的深浅和方向,调整时,穿刺针更容易刺激胸膜而引发胸膜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钝头胸腔穿刺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胸腔穿刺引流针,包括破皮针、内芯和接头,其中,所述破皮针的针头为斜行断面开口;所述内芯为空心管状,其头端为半球形或锥形钝头,所述内芯插入所述破皮针内;所述接头与所述内芯的尾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芯上设有若干侧孔,所述侧孔距所述头端的距离不超过1厘米。通过在内芯上设置侧孔,在使用本发明的胸腔穿刺引流针抽胸水或者胸腔内积气时,能够比较充分的抽出胸水或积气并防止胸水中的粘稠物堵塞穿刺针。
进一步地,所述破皮针的长度为0.8-1.5厘米;所述接头可通过软管与注射器或引流装置相连接。接头与注射器相连用于一次性穿刺抽液或抽气,接头与引流装置相连接时用于胸腔闭式引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胸腔穿刺针的内芯为钝头,避免了穿刺过程中损伤肺组织和刺激胸膜的风险,减轻了医务人员的操作压力。同时,通过在内芯上设置侧孔能够比较充分的抽出胸水或积气并防止胸水中的粘稠物堵塞穿刺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胸腔穿刺引流针的破皮针和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胸腔穿刺引流针的破皮针和内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胸腔穿刺引流针的破皮针插入内芯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胸腔穿刺引流针包括破皮针2、内芯3和接头6。破皮针2的针头1为斜行断面开口,破皮针的长度为0.8-1.5厘米。内芯3为空心管状,其头端4为锥形钝头。在内芯3上设有若干侧孔5,侧孔5距头端4的距离不超过1厘米。
如图3所示,内芯3插入破皮针2内。接头6与内芯3的尾端相连接,接头6可通过软管与注射器或引流装置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域创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域创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09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保护壳及手机
- 下一篇:一种具侧面屏幕触摸功能的移动终端保护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