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压板的高压齿轮泵浮动侧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0834.6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永进;师涛;吕福春;郁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科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高坤明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板 高压 齿轮泵 浮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齿轮泵浮动侧板,属于齿轮液压泵的轴向压力补偿浮动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机械产品要求配套的液压齿轮油泵额定压力达到25~28MPa,甚至有的要求31.5Mpa以上。随着液压齿轮泵的高压化进程的加剧,对液压齿轮泵端面浮动补偿部件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超高压力及高温下浮动侧板能保持压力平衡,不发生塑性及弯曲变形;浮动侧板密封部件在超高压力及不平稳的流量脉动冲击下,密封部件不发生冲击损伤和变形。
随着压力等级的提高,现有的液压齿轮泵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液压齿轮泵主从齿轮轴受的径向不平衡力大幅提高,这要求齿轮轴在结构上优化来降低径向力不平衡力造成的挠度形变,或者变更齿轮轴的材质提高其力学性能;二是液压齿轮泵在高温、高压、高速下浮动侧板与齿轮端面磨擦副的形成和保持愈加困难。三是由于齿轮泵的结构特点,齿轮泵的轴向端面泄漏占齿轮泵总泄漏量的75%-80%,采用浮动侧板的自动补偿能力,是提高齿轮泵容积效率的有效措旋。由浮动侧板背后的橡胶密封件的预紧力和液压力来保证侧板和齿轮端面的有效贴合。在超高压力下,采用增加密封件压缩量的方量来实现浮动补偿,将大大降低液压齿轮泵的机械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压板的高压齿轮泵浮动侧板,增强密封效果和安全性能,可承受超高压力,提高液压齿轮泵的耐压等级;改善了齿轮轴的受力状况提高了齿轮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压板的高压齿轮泵浮动侧板,它包括与齿轮泵内的齿轮相适配的浮动侧板,浮动侧板靠近齿轮端面的一侧制作有“W”形的平衡槽、与平衡槽连通的卸荷槽,所述的浮动侧板的另一侧制作有“W”形密封槽,“W”形密封槽内有“W”形加强筋,所述的“W”形密封槽与卸荷槽之间制作有通孔,所述的“W”形密封槽内装有“W”形密封圈,“W”形密封圈整体套装在所述的“W”形加强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W”形加强筋的厚度小于“W”形密封槽的深度,所述的“W”形密封槽上装有将所述的“W”形密封圈压紧的“W”形压板, “W”形压板的内侧制作有“W”形浅槽,所述的“W”形加强筋的外侧一段嵌入所述的“W”形浅槽内。
在所述的“W”形密封圈的内侧安装有与“W”形密封圈的内侧相适配的“W”形支撑条,在所述的“W”形密封槽的内侧扩展出相应的容纳“W”形支撑条的区域,所述的“W”形支撑条的厚度小于所述的“W”形加强筋的厚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W”形压板的内侧制作有“W”形浅槽与浮动侧板上的“W”形加强筋相对应配合装配,“W”形浅槽周边区域能更好的压实“W”形密封圈,使得“W”形密封圈3端面密封效果得到很好改善,浮动侧板与齿轮端面泄漏得到有效控制,使得浮动侧板两端面的作用力更趋于平衡,齿轮泵的容积效得到很好保证,提高了液压齿轮泵的耐压等级,满足了齿轮油泵在超高压力、高温及高速下的使用性能要求。
2、本发明的“W”形支撑条能够有效支承“W”形密封圈,防止在超高压力作用下出现被挤出飞边等损坏现象。增强密封效果和安全性能,提高了液压齿轮泵的耐压等级;改善了齿轮轴的受力状况,提高了齿轮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W”形密封圈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W”形压板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安装示意图。
图中,图中,1、浮动侧板,1-1、“W”形加强筋,2、“W”形支撑条,3、“W”形密封圈,4、“W”形压板,4-1、“W”形浅槽,5、固定侧板,a、平衡槽,b、卸荷槽,c、通孔,d、“W”形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科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科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0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触控装置与触控影像处理方法
- 下一篇: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