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斜板沉淀池的活动斜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8664.8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毅;叶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沉淀 活动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斜板沉淀池的斜板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斜板沉淀池的活动斜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政、水利、石化等行业中,经常利用浅池理论,通过在沉淀池上部增加斜板的方式进行重力式固液分离,称之为斜板沉淀池。
常规斜板沉淀池中的斜板固定安装在水池中,具有一定的水平夹角,分离出的固体积聚在斜板上后从斜板表面自然下滑至沉淀池底后得以去除。但当需去除的固体具有一定黏性时,有一定角度的斜板就不能满足固体下滑的要求,造成黏附的固体越积越多,进而堵塞斜板间的空腔,从而丧失沉淀池的作用。因此,斜板固定安装的斜板沉淀池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需要停止运行数天,将沉淀池斜板取出以清除黏附的固体,再将斜板装回。这一清洗斜板的过程费时费力,且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斜板沉淀池的活动斜板装置,所述活动斜板装置可在正常工作的倾斜状态与清理斜板的垂直状态间之间自动转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斜板沉淀池的活动斜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斜板装置包括一悬挂梁,该悬挂梁的两端均固定于沉淀池池壁,悬挂梁的下方设有一支撑梁,支撑梁通过两侧的吊架与悬挂梁铰接,所述悬挂梁、支撑梁和两侧的吊架形成一个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内设置有多块斜板,斜板上部与悬挂梁转动连接,斜板下部搁放在支撑梁上,所述沉淀池还设有与吊架连接的驱动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平行四边形框架的一侧,所述驱动装置设有一操作杆,该操作杆与一连接杆铰接,该连接杆与所述可活动平行四边形框架的侧壁铰接。沉淀池的池壁设有与所述操作杆相配合的导向支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斜板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活动斜板装置可在正常工作的倾斜状态与清理斜板的垂直状态间之间自动转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动斜板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驱动操作杆上拉或下压,在连接杆的拉动或者推动下,平行四边形框架从平行四边形变换成矩形,使得斜板由正常工作的倾斜状态转换为清理斜板的垂直状态。
本发明利用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平行四边形框架变形,从而实现斜板在倾斜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的转换,在斜板垂直状态下,附着在斜板上的固体可以依靠自身重量掉落至池底,从而达到不拆卸斜板就可以清理斜板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得清洗斜板的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减少清洗所花费的时间,提高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下压拉杆式活动斜板装置,其中图1a为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b为清理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压推杆式活动斜板装置,其中图2a为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b为清理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上提拉杆式活动斜板装置,其中图3a为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3b为清理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可活动式斜板装置,包括悬挂梁6、旋转轴7、吊架9、支撑梁10、斜板8。悬挂梁6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沉淀池的池壁上,支撑梁10通过吊架9铰接在悬挂梁6下部,形成一个可活动平行四边形框架。该斜板装置的驱动则由可位置锁定的驱动装置1、操作杆2、导向支架3、连接杆5来实现。操作杆2安装于水池池壁上,可沿导向支架3上下运动,操作杆2的上端与驱动装置1连接,下端通过铰接4与连接杆5的一端连接,连接杆5的另一端与活动斜板装置的吊架9连接。所述支撑梁10上设有限位槽口,可供安置斜板8。活动斜板装置的斜板8、吊架9均通过旋转轴7悬挂在悬挂梁6上。为减小操作的力量,连接杆5与吊架9的连接点一般位于吊架的中部至下部间的位置。所述多块斜板的高度为0.8m~3.0m,两块相邻斜板之间的间隔为30m~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8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