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4652.8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6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贵芳;普杰信;张庆华;周利国;王小芳;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公共安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安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需要对进入的汽车进行安检,以确保进入的汽车未携带危险物品。而对汽车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进行检测时的难点在于汽车底盘的检测。
目前,公知的汽车底盘异物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是由人工手动来完成,当汽车进入重要场所前,保安人员通常会拿一片反光镜来查看汽车底盘的情况,但由于光线的影响以及人工操作主观性太大的原因,通常会导致不同检测人员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结果的可信度不并很高。另外一种是利用图像进行汽车底盘的扫描,它是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底盘安全检查系统,但该产品仅仅对汽车底盘进行图像拍摄,并由电脑进行图片合成,再由人工去查看是否存在异物,同时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不一,容易导致图像的变形,影响人眼对图像的检查效果,另外在该系统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有效检测被遮挡的危险物品,对公共场所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该系统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检测系统在检查汽车底盘异物时存在的准确度不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检测系统,该安全检测系统设置在检测区内,检测区设有进入自动门、离开自动门、重检自动门和安全挡杆,该安全检测系统包括用于对信息分析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且控制模块控制检测区的进入自动门、离开自动门、重检自动门和安全挡杆的工作状态;用于对将要进入检测区的汽车进行头部拍照存档、提取车牌号码并将牌照信息传送给控制模块的车牌检测识别模块;用于对处于检测区的汽车进行底盘快速立体图像扫描、检测底盘图像中的异物以及对异物的危险程度进行定级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的底盘异物检测模块;用于对处于检测区的汽车的侧面进行拍照存档并提取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指纹图像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的生物特征识别模块。
所述安全挡杆用于限制或放行汽车进入检测区;
所述进入自动门用于限制或放行汽车进入目标场所;
所述离开自动门用于汽车离开检测区;
所述重检自动门用于经离开自动门离开检测区的汽车再次进入检测区。
该安全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车牌检测识别模块对汽车头部拍照从而提取牌照信息并将牌照信息传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该牌照信息与存储的牌照信息相比对,若合格,则控制模块控制安全挡杆抬升,放行汽车进入检测区;
2)底盘异物检测模块对进入检测区的汽车的底盘进行快速立体图像扫描,并检测底盘图像中的异物以及对异物的危险程度进行定级并将检测信息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接收的信息与已存储的信息比对,并产生三种输出信号:完全合格,进行下步操作;完全不合格,则控制离开自动门打开,使汽车离开检测区;不确定,则控制离开自动门、重检自动门打开以及安全挡杆抬升,汽车通过这两道自动门和安全挡杆重新进入检测区重检;
3)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对汽车的侧面进行拍照存档,然后采集驾驶员的人脸图像信息和指纹图像信息并将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信息与已存储的信息进行智能匹配与识别,产生三种输出信号:完全合格,则控制进入自动门打开,放行汽车进入;完全不合格,控制离开自动门打开,使汽车离开检测区;不确定,则控制离开自动门、重检自动门打开以及安全挡杆抬升,汽车通过这两道自动门和安全挡杆重新进入检测区重检。
所述控制模块中的信息比对是采用相似度来判定合格与否,即将采集的信息与存储的合格信息相比对,得到两者的相似度,若相似度大于某一设定值时为完全合格,相似度小于某一设定值时为完全不合格,介于两者之间为不确定,需要重检。
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实时自动检测出汽车底盘的异物携带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有效引导汽车行驶路线,提前将携带危险品的汽车拒之门外,确保目标场所的安全,对海关毒品等检测及预防恐怖袭击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汽车,2、车牌检测识别模块,3、安全挡杆,4、底盘异物检测模块,5、生物特征识别模块,6、控制模块,7、汽车要驶入的目标场所,8、目标场所出口自动门,9、进入自动门,10、离开自动门,11、重检自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46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