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795.3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顺;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金森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08 | 分类号: | B29C47/08;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套管 光纤 稳定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余长是光缆松套管套塑冷却结晶过程中,产生收缩,与光纤之间长度不一致而产生的现象,余长是光纤光缆生产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高频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质量。传统工艺是光纤二次被覆松套管经水槽冷却,直接由牵引机到收盘(见附图1),松套管冷却过程中,水和松套管材料的摩擦使松套管产生内应力和分子(回缩)的倾向性,使光纤相对于松套管产生过量的多余长度,影响光纤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良好余长控制效果的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设置在松套管挤出机和松套管牵引机之间,该装置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和挤出机连接的挤出段、和牵引机连接的牵引段,以及连接挤出段和牵引段的过渡段,其中挤出段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大于牵引段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
所述装置为倒圆台锥度轮结构形式。
所述松套管在锥度轮自上而下绕设至少三圈。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在光纤松套管套塑与牵引机之间,增加一个?S1大,?S2小的带有锥度的过渡被动转轮,S1端接经水槽冷却过来的松套管,在锥度轮上绕≥3圈,并在轮上套管喷洒适当温度的冷却水,由S2端接到牵引机(见附图2及俯视图)。根据动能定理W=F×S,即功=作用力×作用力方向上移动的位移。设过渡轮上端周长为S1,下端周长为S2,S1端的拉力为F1,S2端的拉力为F2,S1端的功为W1,S2端的功为W2,由于W1与W2在同一个牵引机的作用下,收线设备在过度轮S1端和S2端做的功是相同的,即W1= W2,由于S1>S2,则有F1<F2,产生力差,如果不使用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原本的作用力可视为F1,在牵引机和光纤放线的作用下,由于松套管收缩,而松套管内部的光纤不会收缩,会产生过量的余长,而使用了光缆松套管内光纤余长稳定控制装置后,作用力则变成F2,松套管收缩的反方向的力增大了,而抵消了松套管的收缩,不会产生过量的余长。按松套管各种直径的要求,根据松套管不同材料特性,如PBT、HDPE、PP等,改变S1、S2、d的尺寸和缠绕圈数,来改变F2的大小,与松套管的收缩抵消,通过力差解决了余长难于控制的难题,经工艺试验效果很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图。
图中1为锥度轮、2为挤出段、3为过渡段、4为牵引段、5为挤出机、6为牵引机、7为冷却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设置在松套管挤出机5和松套管牵引机6之间,设置在冷却水槽7路径上,该装置形成以下结构形式,和挤出机5连接的挤出段2、和牵引机6连接的牵引段4,以及连接挤出段2和牵引段4的过渡段3,其中挤出段2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大于牵引段4形成的松套管移动位移。
所述装置为倒圆台锥度轮1结构形式,松套管在锥度轮1自上而下绕设至少三圈。
图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利用物理学上的W=F×S,因为前后端的W一致,通过控制前后端的S,以控制前后端的F,以控制松套管的收缩,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绕设方式保证松套管在运行过程中力过渡平稳,防止力的突变造成松套管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金森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金森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鸡爪分切机的切刀总成
- 下一篇:一种面条烘干挂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