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1381.0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及导光板固定在同一散热件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已知的背光模块中,发光二极管灯条与导光板间通常具有一间隙以避免发光二极管遭到导光板碰撞而损伤。此一间隙的大小往往容易因导光板材料吸湿度、热胀冷缩、导光板的固定方式、照明装置外框的结构强度、组装公差等各种因素而产生变化,当间隙大小产生变化时会直接影响整体照明的亮度与光学表现。如图4所示,中国专利公开第101818874号揭露一种可减缓因导光板形变而造成出光效率衰减的发光模块100。在发光模块100中,弹性元件102的第一端102a连接导光板104的底面104b,弹性元件102的第二端102b连接电路基板106,当导光板104的入光面104a朝发光二极管108的发光面方向被压迫时,导光板104可被限位凸柱110抵挡而与发光二极管108仍维持适当间距。另外,中国台湾专利第M270373号揭露一种背光模块结构,利用设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与侧面邻接处,以及底面与侧面邻接处的卡勾单元,可有效维持导光板与光源的相对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良好光学表现的背光模块。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实现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一散热件、一固定件以及一发光二极管灯条。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一底面及相对于底面的一出光面,散热件设置在邻近导光板位置处,散热件具有面向入光面的一侧部。发光二极管灯条贴附在侧部并固定在散热件。固定件用以将散热件固定在导光板。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件具有一底部且底部与侧部夹一角度,且散热件的底部固定在导光板。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件可为一铝挤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条螺锁在散热件。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件具有一底部,底部设有至少一开口,固定件通过该开口,以将散热件固定在导光板,以限定发光二极管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件设有至少一开口,固定件包含至少一螺柱及至少一螺钉,螺柱设置在导光板,螺钉通过散热件开口并锁附在螺柱以将散热件固定在导光板。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包含一弯折弹片以夹持散热件及导光板。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含光学膜片及反射片,光学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反射片设置在散热件与导光板的底面之间,其中导光板、光学膜片与反射片被弯折弹片与散热件的底部所夹持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反射片和光学膜片设有一缺口,螺柱设置在缺口内。
在一实施例中,弯折弹片可为L形或ㄈ形。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包含一卡扣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含框体与背板,框体限位导光板及散热件。背板设置在邻近导光板位置处并承靠散热件,且框体固定在背板。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含光学膜片及反射片,光学膜片设置在框体与出光面之间,反射片设置在散热件与导光板之间,其中导光板、光学膜片与反射片被框体与散热件的底部所夹持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框体螺锁在该背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下列其中一个优点:
因为发光二极管灯条贴附并固定在散热件,且散热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导光板,故发光二极管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的间距可保持固定而不受材料吸湿膨胀、热胀冷缩、制造公差等因素影响,提供良好的光学表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一已知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背光模块
12、104 导光板
12a、104a 导光板入光面
12b、104b 导光板底面
12c 导光板出光面
13 光学膜片
14 散热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油过滤器及其与出气管的连接工艺
- 下一篇:一种中药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