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0807.0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向小路;徐应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8 | 分类号: | H02M7/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隔离 并网 逆变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用于把直流电源PV转换成交流电的转换隔离电路(1)、用于谐振及整流的开关整流电路(2)、用于将半波整流转换成符合并网要求的正弦波的H桥换向电路(3),转换隔离电路(1)的输出端和开关整流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开关整流电路(2)的输出端和H桥换向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转换隔离电路(1)和开关整流电路(2)共同组成组合电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隔离电路(1)为推挽电路,所述推挽电路包括开关管K15、开关管K16和高频变压器T14, T14的原边进出线端分别接到K15、K16的一端, T14的中心抽头端为转换隔离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K15、K16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转换隔离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T14的副边进出线作为转换隔离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隔离电路(1)为全桥电路,所述全桥电路包括开关管K17、开关管K18、开关管K19、开关管K20和高频变压器T21,K17的一端和K19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转换隔离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K18的一端和K2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转换隔离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K17的另一端和K18的另一端与T21的原边进出线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K19的另一端和K20的另一端与T21的原边进出线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T21的副边进出线作为转换隔离电路(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整流电路(2)为谐振倍压整流电路,谐振倍压整流电路包括电感L13、电容C9、电容C10、开关管K11和开关管K12, L13的一端作为开关整流电路(2)的第一输入端,C9的一端和C1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开关整流电路(2)的第二输入端,L13的另一端和K11的一端和K12的一端连接在一起,K11的另一端和C9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开关整流电路(2)的第一输出端,K12的另一端和C10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开关整流电路(2)的第二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整流电路(2)为谐振全桥整流电路,谐振全桥整流电路包括电感L27、电容C26、开关管K22、开关管K23、开关管K24和开关管K25, L27的一端作为开关整流电路(2)的第一输入端,K24的一端和K25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开关整流电路(2)的第二输入端,L27的另一端与C26的一端连接,C26的另一端和K22的一端和K2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K22的另一端和K24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开关整流电路(2)的第一输出端,K23的另一端和K25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开关整流电路(2)的第二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换向电路(3)包括开关管K5、开关管K6、开关管K7和开关管K8,K5的一端和K8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H桥换向电路(3)的第一输入端,K6的一端和K7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H桥换向电路(3)的第二输入端,K5的另一端和K6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H桥换向电路(3)的第一输出端,K7的另一端和K8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H桥换向电路(3)的第二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N路所述组合电路(4)并联在一起,然后与H桥换向电路(3)串联,N大于等于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电路(4)N路交错并联,每路之间相差一个交错角度,交错角度为P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还包括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接至直流电源PV的两端,稳压电路的输出端接至转换隔离电路(1)的输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单相隔离并网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为N路稳压电路交错并联,每路之间相差一个交错角度,交错角度为2P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08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菌酶姜黄素纳米颗粒
- 下一篇:生态道路抗冲击雨水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