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工钢脱碳前用水性环保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0715.2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辉 |
主分类号: | C23F11/00 | 分类号: | C23F11/00;C21D3/04;C21D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33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工 脱碳 水性 环保 防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工钢防锈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工钢脱碳前用水性环保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工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电气制品的磁性材料。由于硅极易氧化,而使电工钢片生锈腐蚀。有各种防锈油和防锈剂应用于电工钢片的工序间和成品的防锈,但由于钢中微量的碳含量也会影响磁畴的移动,增加磁滞损耗,因此,必须将钢中的碳含量降低到50ppm以下。脱碳一般在N2—H2 —H2O气氛下进行,或在潮湿或高露点的发热性发生气氛下进行。一般的防锈剂在电工钢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或其他残留物有阻碍脱碳的作用,同时还会形成炉辊结瘤。现有的几种类型缓蚀剂绝大多数不符合此工艺要求,如无机缓蚀剂铬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钼酸盐、钨酸盐、聚磷酸盐、锌盐等,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有机缓蚀膦酸(盐)、膦羧酸、巯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磺化木质素等一些含氮氧化合物的杂环化合物以及一些聚合物类缓蚀剂,在脱碳工艺的高温下碳化,沉积在金属表面,由于脱碳时间短,为了减少结瘤,又不能加大氢气和水蒸气的量,沉积的碳阻碍了金属层碳的脱去。因此,在脱碳前,需将电工钢表面的这些防锈油或防锈剂全部去除,否则会对电工钢的脱碳产生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电工钢脱碳前需去除防锈油或防锈剂复杂工艺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友好、防锈性能优良和脱碳前无需去除防锈成分的电工钢脱碳前用水性环保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0~10wt%的水杨羟肟酸、0~10wt%的乙醇、0~20wt%的尿素、0~20wt%的氨水、0~10wt%的乌洛托品、0~10wt%的碳酸铵和20~80wt%的去离子水混合,在搅拌机中分散均匀,包装即可。
由于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组分中不含铬酸盐、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因此环境友好;由于所采用的各种成分吸附在金属表面或在常温下与金属基底结合,在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该保护层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在脱碳时,该保护层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解吸、挥发和升华,金属表面无氧化和碳化层,使电工钢顺利完成脱碳工艺。
因此,本发明所制备的防锈剂具有环境友好、防锈性能优良和脱碳工艺进行前无需对电工钢进行表面处理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10wt%的水杨羟肟酸、10wt%的乙醇、20wt%的尿素、20wt%的氨水、10wt%的乌洛托品、10wt%的碳酸铵和20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2
10wt%的水杨羟肟酸、5wt%的乙醇、20wt%的尿素、20wt%的氨水、10wt%的乌洛托品、10wt%的碳酸铵和25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3
5wt%的水杨羟肟酸、10wt%的乙醇、20wt%的尿素、20wt%的氨水、10wt%的乌洛托品、5wt%的碳酸铵和30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4
5wt%的水杨羟肟酸、20wt%的尿素、20wt%的氨水、10wt%的乌洛托品、10wt%的碳酸铵和35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5
10wt%的水杨羟肟酸、5wt%的乙醇、20wt%的尿素、15wt%的氨水、10wt%的乌洛托品和40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6
10wt%的水杨羟肟酸、5wt%的乙醇、10wt%的尿素、10wt%的氨水、10wt%的乌洛托品、10wt%的碳酸铵和45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7
10wt%的水杨羟肟酸、10wt%的乙醇、10wt%的尿素、10wt%的氨水、10wt%的碳酸铵和50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8
5wt%的水杨羟肟酸、10wt%的乙醇、10wt%的尿素、10wt%的氨水、5wt%的乌洛托品、5wt%的碳酸铵和55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9
5wt%的水杨羟肟酸、5wt%的乙醇、5wt%的尿素、5wt%的氨水、10wt%的乌洛托品、10wt%的碳酸铵和60wt%的去离子水混合。
实施例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辉,未经段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07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玛钢管件退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淬火冷却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