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0525.0 | 申请日: | 201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6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金巴;杨宁;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郭振兴,丛芳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检测 室内 信号 泄露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异频组网下,如果室内覆盖基站的信号强度与室外宏站的信号强度接近,则可能造成室内信号穿透室内建筑物泄露到室外环境中,进而导致部分室内用户接受室外宏站的服务,引起室外宏站不必要的过载,影响宏站用户的整体服务质量,同时也会降低室内覆盖基站的利用率,这种现象可以称为信号泄露。
现有的信号泄露检测主要依赖于工作人员大量的现场测试,现场排查等方法,但由于新增基站、网络优化等原因宏站可能经常有变化,信号泄露的程度可能也会经常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经常进行现场测试,而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现场测试,则可能不会及时发现基站信号泄露的问题,进而不会及时采取应对手段,这样会影响室内覆盖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信号泄露检测不及时、工作人员作业量大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室内信号外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一种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方法,包括:
在终端进入室内基站的服务小区,且室内基站与室外宏站属于异频组网的情况下,将室内服务信号强度门限、室外服务信号强度门限以及指示终端执行异频检测的指令下发到终端。
一种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方法,包括:
接收到来自网络侧的室内服务信号强度门限、室外服务信号强度门限以及指示执行异频检测的指令;
根据指令进行异频检测。
一种网络侧的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是否进入室内基站的服务小区,且室内基站与室外宏站属于异频组网;
检测指示模块,用于确定模块确定终端进入室内基站的服务小区,且室内基站与室外宏站属于异频组网的情况下,将室内服务信号强度门限、室外服务信号强度门限以及指示终端执行异频检测的指令下发到终端。
一种终端侧的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来自网络侧的室内服务信号强度门限、室外服务信号强度门限以及指示执行异频检测的指令;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指令进行异频检测。
一种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系统,包括网络侧和终端侧,其中,
网络侧,用于在终端进入室内基站的服务小区,且室内基站与室外宏站属于异频组网的情况下,将室内服务信号强度门限、室外服务信号强度门限以及指示终端执行异频检测的指令下发到终端侧;
终端侧,用于接收到来自网络侧的室内服务信号强度门限、室外服务信号强度门限以及指示执行异频检测的指令,并根据指令进行异频检测。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采用网络侧下指令以及信号泄露检测门限到终端,使终端根据该指令自动进行检测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检测室内信号泄露工作量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取得了可以提高信号泄露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网络侧的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终端侧的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室内信号泄露的方案,该方案的原理主要为:网络侧在确定终端进入的室内基站的服务区域,且该室内基站与室外宏站属于异频组网后,下发室内服务信号强度门限S1、室外服务信号强度门限S2以及异频检测指示给终端,让终端自动检测室内基站所发出的信号是否泄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检测不及时和工作量的技术问题,因此可以取得终端自动进行信号泄漏检测、检测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05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