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通工具雷达诊断配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7801.7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N·科尔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13/93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梁栋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通工具 雷达 诊断 配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雷达前端的交通工具雷达系统,所述雷达前端依次包括发射装置以及接收装置,所述发射装置被布置为用于产生扫描信号并发射扫描信号,所述接收装置被布置为用于接收反射的信号。交通工具雷达系统还包括多个模数转换器ADC:s,多个所述模数转换器被布置为将接收的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并且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传送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第二DSP。交通工具雷达系统还包括微控制器单元MCU。
本发明还涉及监测交通工具雷达系统的功能参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某些时帧期间发送雷达信号和接收反射的雷达信号的步骤。接收的雷达信号通过多个模数转换器ADC:s被馈送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第二DSP。
背景技术
今天,交通工具中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雷达系统来检测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这种雷达系统被布置为以先前已知的方式通过利用多普勒效应从周围环境区分或决定单个目标。优选地,这种雷达系统被布置为通过执行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处理来提供在所有三个维度中的分辨率(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提供了距离分辨率和多普勒分辨率以及数字波束形成),从而提供了期望的角度分辨率。通过改变雷达系统的无线电频率(RF)扫描、结合的天线子阵的数量以及处理的RF扫描的数量,能够使雷达系统的性能适应多个需求和应用。
雷达系统包括雷达前端,所述雷达前端依次包括用于产生扫描信号以及形成“啁啾”信号的装置,“啁啾”信号被发射、反射,并通过包含在雷达系统中的合适的天线被接收。因此由反射的雷达回波构成的接收的信号被放大,并且在16个相似的信道中被传送到模数转换器(ADC:s);每个ADC 4个信道。ADC:s被布置为将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数字信号借助于4条串行总线被传送到两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s。
在两个DSP:s中进行所有的FFT处理和初始目标识别,从而在所有信道上并行执行FFT。
为了准备原始目标列表,第一DSP或从DSP通过例如以太网将预处理的FFT数据传送到第二DSP或主DSP。随后主DSP计算并将原始目标列表发送到微控制器单元(MCU)。
MCU被布置为执行包括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应用。此外,其他应用诸如例如通信和系统诊断也在MCU中执行。
从上文可明显地看出,在根据上文的雷达系统中存在有许多组件,并且因此存在许多错误源和故障源。
当考虑交通工具雷达系统时,需要其具有高水平的性能;这种雷达系统中的错误和故障会产生假目标列表,从而会相应地产生对汽车驾驶员的险恶的处境。今天,因为需要附加的监测硬件,所以由于系统资源、成本和复杂性的原因,通常不实施针对这种雷达系统的所需要的诊断覆盖。
因此,需要一种交通工具雷达系统,其被布置为,与先前已知的交通工具雷达系统(该交通工具雷达系统中的诊断是已知的)相比能够以更小复杂性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执行足够的自我诊断过程。
发明内容
一种交通工具雷达系统实现了所述目的,所述交通工具雷达系统包括雷达前端,所述雷达前端依次包括发射装置以及接收装置,所述发射装置被布置为用于产生扫描信号并发射扫描信号,所述接收装置被布置为用于接收反射的信号。所述交通工具雷达系统还包括多个模数转换器ADC:s,多个所述模数转换器被布置为将接收的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并且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传送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第二DSP。所述交通工具雷达系统还包括微控制器单元MCU,所述微控制器单元MCU被布置为控制DSP:s,从而对于一个时帧,第一DSP被配置为起主DSP的作用以及第二DSP被配置为起从DSP的作用,以及从而对于接下来的时帧,第一DSP被配置为起从DSP的作用以及第二DSP被配置为起主DSP的作用。对于每个时帧,从DSP被布置为预处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数据并且将所述预处理的FFT数据传送到主DSP。主DSP被布置为通过接收的预处理的FFT数据执行原始目标计算。MCU还被布置为将来自第一DSP的原始目标数据和来自第二DSP的原始目标数据进行比较,并且基于这种比较来确定DSP:s的功能性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7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