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电元件、压电振动模块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2157.4 | 申请日: | 201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7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善幸;水野豪;岛博司;山口将央;池泽纪研;熊坂克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金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H04R7/04;H04R3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吴秋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 元件 振动 模块 以及 它们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了压电元件的压电振动模块,详细而言涉及在便携终端、所有触控面板、游戏控制器、游艺机等中使用的面板音响用压电振动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便携电话等中使用的压电扬声器等的压电音响模块以声音信号的扬声为目的,由于压电元件以大振幅振动,因此以机械性柔量大的材料进行支承。作为该结构的课题,为了确保水密性而被进行了模制,但在进行了模制的情况下,温度特性差。特别是在使用聚氨基甲酸乙酯等的挠性高的材料来进行了模制的情况下,由于在低温下挠性材料变硬,因此作为模制体的共振频率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在高温下挠性材料变软,因此作为模制体而共振频率下降,其结果,共振频率的温度依赖性高,难以实际使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音响振动发生元件,使用黄铜制的金属模而使硅酮橡胶的溶液流入双压电晶片元件的整个面,通过固化处理而形成在厚度方向两面覆盖厚度2mm、在宽度方向上覆盖1mm的橡胶覆膜的结构,从而改善了温度依赖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286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双压电晶片元件中,为了缓和耐冲击性以及改 善温度依赖性,虽然用硅酮橡胶进行了模制,但是在使硅酮橡胶溶液热固化的情况下,由于热固化温度为70~250℃,因此双压电晶片元件的极化丧失,从而双压电晶片元件无法发挥功能。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双压电晶片元件中,在进行了极化处理之后,如果作为流入到金属模内的硅酮橡胶溶液而使用了湿度固化类型,则直到固化为止过于费时。
进而,专利文献1那样的具有层叠结构的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各自的电极层,为了连接各层的电极层,电极层的每一层必须形成具有相互绝缘的多个电极部的图案。因而,为了驱动双压电晶片元件,必须通过焊接等的钎焊等将来自布线电缆的各布线连接到多处以便对各电极部进行通电,从而作业变得复杂,在以设置了该布线的状态进行模制这样的情况下,则束缚了双压电晶片元件的振动,从而给特性带来了不良影响。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性课题在于,提供具备电连接容易的布线电极的图案结构的压电元件。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性课题在于,提供具有压电元件的水密性并且难以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卓越的位移传播特性的压电振动模块和用在其中的压电元件。
另外,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技术性课题在于,提供表面装配容易的压电振动模块和用在其中的压电元件。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技术性课题在于,提供具有能增加声压、能抵消与被安装部件的共振、振动的声压调整单元的压电振动模块和用在其中的压电元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得到一种压电振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电元件;与所述压电元件连接、且被引出到外部的布线部件;和贴附于所述压电元件的一面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由硅酮橡胶形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得到一种电声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压电振动模块的所述弹性板贴附在振动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得到一种压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交替地层叠了压电体层和电极层的层叠体;和被设置在与作为所述层 叠体的层叠方向的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的两端面或两侧面的第1侧面电极以及第2侧面电极,所述电极层具有:第1电极部;和与所述第1电极部相互电分离的第2电极部,所述第1侧面电极具有:排列在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第1外部电极以及第2外部电极,所述电极层的第1电极部与所述第1外部电极连接,所述电极层的第2电极部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2外部电极连接,所述第1方向的两端的电极层的所述第2电极部的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侧面电极连接,将所述第1方向的两端的电极层的所述第2电极部作为驱动外部电极,将所述第1方向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电极层的所述第1电极作为驱动内部电极,将各所述电极层以及第1侧面电极以及第2侧面电极电连接,以使得能在所述第1电极部与所述第2电极部之间施加驱动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金,未经株式会社东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21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优化移动电信系统中的回程和无线链路容量
- 下一篇:单箱中的多波瓣立体声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