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便携式通信设备中动态临时支付授权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9962.1 | 申请日: | 201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2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D·布鲁德尼奇;M·卡拉夫特;H·瑞斯基斯;A·韦恩斯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昆软件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22 | 分类号: | G06Q20/22;G06Q20/32;G06Q20/38;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张思悦;贾媛媛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便携式 通信 设备 动态 临时 支付 授权 系统 方法 | ||
一种用于使用动态临时凭证的系统,所述动态临时凭证与便携式通信设备用于与电子控制点(例如销售点、NFC访问点)的交易中来,所述便携式通信设备具有地理位置模块(例如GPS)。所述系统具有集中式模块,所述集中式模块接收所述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当前地理位置,并发送所述动态临时凭证至所述便携式通信设备并且向与所述电子控制点可操作关联的授权系统提供预测的交易信息—包括所述动态临时凭证和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地理位置。所述动态临时凭证具有预定的有效时间,其允许循环使用所述动态凭证,这样的循环使用可考虑到近期发布所述凭证的地理位置。也公开了一种采用便携式通信设备使用动态临时凭证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577,652号和2012年4月16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第13/448,193号的优先权,其每一个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使用安全信息完成无线交易,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应便携式通信设备的请求处理一次性支付交易的系统和方法,其可基于现实世界地理位置信息。
背景技术
使用基于RFID的感应卡的无线交易是相当普遍的。举例来说,许多工人使用RFID钥匙卡获准进入他们的工作场所,而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员使用RFID通行证支付通行费。RFID,表示无线射频标识,为了识别目的而使用电磁波在终端和一些目标之间交换数据。最近,各公司一直在尝试使用移动电话所支持的RFID,以实现电子支付产品(例如信用卡和/或借记卡)。但是,基础RFID技术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促使基础技术的改进。尽管如此,广泛采用RFID技术作为电子支付机制的进展缓慢。
智能手机在消费者中的普及也迅速增长。已经出现如何使消费者能使用他们现有的手机进行电子支付的挑战。对于这一挑战,具有嵌入式安全元件的手机中的近场通信技术是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
近场通信(NFC)是一种类似FID使用电磁波交换数据的另一种技术。NFC是指定调制方式、编码、传送速度和RF界面的开放标准(参见例如ISO/IEC18092)。不同于RFID,NFC波仅在短距离(几英寸的量级)并在高频率传输。因此,更广泛地采用NFC作为通信平台,因为它为金融交易和访问控制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其他短距离通信协议是已知的并且可以获得接受用于在支持金融交易和访问控制中使用。
NFC设备已经被用于在某些销售点设备进行支付。但也有许多销售点设备未对NFC通信启用。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使任何智能手机能够在接受传统(legacy)电子支付的商家,用现有的销售点装备进行高度安全的电子支付。
另一个问题是与可用的各种不同销售点终端相关联的无数通信协议。所以,举例来说,对与IBM销售点终端成功地无线通信来说必要的协议可以是与对于与NCR终端通信来说必要的协议非常不同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和方法,用于使用地理位置数据(如果可用)来尝试预先确定与便携式通信设备共同定位的零售机构中存在的可能的销售点终端设备。
实体商家接受电子形式支付的能力已经在发达国家中大幅增长,并且在发展中国家中正在迅速增长。金融业已经对电子交易开发并部署了严格的系统、方法和要求,以减轻和减少欺诈行为。
因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从他们面前的说明书理解的,本发明还寻求提供对前述的机会和相关问题的一种或多种解决方案。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将是从他们面前的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而显而易见的。预期所有这样的另外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包括在本文描述内,本公开内容的范围之内并且由所附权利要求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参照以下附图描述了非限制性和非穷尽的实施方案。在附图中,除非另有规定,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在所有不同附图中类似的部分。
图1A示例性说明终端用户尝试使用她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在销售点进行安全的支付交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昆软件公司,未经希昆软件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9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