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材赋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6827.1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9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梅林丰志;岛田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瑞光 |
主分类号: | B29C51/08 | 分类号: | B29C51/08;A61F13/15;A61F13/49;A61F13/511;B29C59/04;B29L7/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赋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片等中使用的片材的赋形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高速且精致地对片材形成多个细小的立体形状的片材赋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吸收性物品用的表面片中,有使用复合片的情况,该复合片将形成有多个凸部的片材与平滑的片材层叠并将两片材在上述的凸部间相互接合而成。该复合片以上述的多个凸部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方式穿戴,能得到良好的穿戴感,并有效地防止液体泄漏。
以往,作为在片材上形成多个上述的凸部等的立体形状的赋形装置,存在将在周面形成有凹凸形状的一对辊(以下,也称为赋形辊)以上述的凹凸形状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赋形装置中,使片材通过两赋形辊之间,由此在该片材上形成多个立体形状。而后,该形成有立体形状的片材由下游侧赋形辊的周面传送,与上述的平滑的片层叠,由配置在下游侧的按压辊按压,成为规定部位接合的复合片。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
上述的一对赋形辊为了使上述的凹凸形状相互啮合而需要使旋转同步。因此,与该赋形辊连动连结的旋转驱动单元为了使向各赋形辊的输出轴同步旋转,可考虑具备例如由同步滑轮和在该同步滑轮循环的同步带构成等的传动装置。
然而,上述的一对赋形辊根据上述的凹凸形状、片材的厚度等来调整辊间隔、啮合深度、按压力等,因此需要向与辊轴心正交的方向位移。因此,当在该赋形辊的旋转轴上直接连结上述的传动装置的输出部时,伴随着赋形辊的位移,旋转驱动单元的输出轴也需要位移,它们的位置调整并不容易。
而且,上述的一对赋形辊当从辊轴心相互平行的姿势稍倾斜地偏向时,在赋形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辊间的间隙、凹凸形状的啮合深度、按压力等不同,从而存在形成于片材的立体形状变得不均一的问题。因此,上述的辊间隔等必须精致地调整,其操作极其烦杂。
另外,在上述的片材为例如表面片的情况下,在上述的赋形辊的周面上,例如直径几毫米的凹形状、凸形状隔开1mm左右的间隔而形成等,细小的凹凸形状形成为密集状态。而且,虽然该赋形辊根据制造的片材的种类、厚度等而不同,但以例如600~800rpm的速度旋转,辊主体的表面速度也达到300~400米/分钟。
因此,通过了上述的一对赋形辊间的片材在由下游侧赋形辊的周面向下一工序传送时,因离心力而从辊表面的凹凸形状浮起,可能无法维持规定的立体形状,而且若在利用下游侧的按压辊进行按压时该立体形状与赋形辊表面的凹凸形状偏离,则立体形状可能会变形。
而且,形成于片材的立体形状向形成在上述的下游侧赋形辊上的凹凸形状牢固地嵌入时,在向下一工序送出片材的位置处,使片材从下游侧赋形辊的辊表面分离的情况并不容易,可能给向下一工序的送出带来障碍,或片材可能卷缠于该下游侧赋形辊。
因此,在以往的赋形装置中,存在不容易充分提高立体形状的赋形速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技术性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赋形辊的位置调整容易,而且,在片材上能够高速且精致地形成多个细小的立体形状的片材赋形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例如基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1至图7进行说明时,如下构成。
即,本发明1涉及一种片材赋形装置,具备相互平行地配置的至少一对赋形辊(3·4),该赋形辊(3·4)在辊周面上分别具备在面对位置相互啮合的凹凸形状(6),使片材(12)通过两赋形辊(3·4)之间而在所述片材(12)上形成规定的立体形状,所述片材赋形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赋形辊(3·4)中,至少一方的赋形辊(3·4)的旋转轴(24)经由轴心不同的接头(25)而与旋转驱动单元(10)连动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瑞光,未经株式会社瑞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6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