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自动张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6090.3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1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唯久;北野聪;高野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7/12 | 分类号: | F16H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刘晓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自动 张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交流发电机、水泵、空调的压缩机等汽车辅机的带的张力调整所用的液压自动张紧器。
背景技术
在将发动机的曲轴的旋转传递至各种汽车辅机的带传动装置中,如图13所示,在带51的松弛侧设置有能够以支点轴52为中心而摆动的带轮臂53,向该带轮臂53施加液压自动张紧器A的调整力,并向支承于上述带轮臂53的摆动侧端部的能够旋转的张紧轮54按压带51的方向对带轮臂53施力,而将带51的张力保持为恒定。
作为上述那样的带传动装置所使用的现有的液压自动张紧器A,公知有如下装置:将杆滑动自如地插入套筒内,而在该套筒内形成压力室,在从带51向杆施加按压力时,使压力室内的工作油在形成于套筒的内径面与杆的外径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流动,利用因该流动而在压力室内产生的液压阻尼力来缓冲上述按压力。
在上述液压自动张紧器中,由于液压阻尼力与按压力几乎成比例关系,所以随着按压力增大,液压阻尼力也增大。
因此,不能防止带成为过张力的情况,而存在使带的耐久性降低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自动张紧器中,在杆的下端部形成有阀嵌合孔、以及经由该阀嵌合孔而将压力室与储液室连通的连通路,将溢流阀装入上述阀嵌合孔内,在压力室的压力超过上述溢流阀的设定压力时,打开该溢流阀,而使压力室的工作油从连通路退至储液室,将压力室的压力的上限值规定为溢流阀的设定压,由此防止带成为过张力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7238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自动张紧器中,若溢流阀打开,则压力室内的工作油瞬间从连通路退至储液室内,因此,在压力室内产生急剧的压力降低,并由于该压力的降低导致溶于工作油的空气析出而存积在压力室内,在液压自动张紧器受到按压力时,会压缩该残存空气而产生液压阻尼不良,从而留有应改善的余地。
另外,在上述液压自动张紧器中,溢流阀构成为,将阀座压入阀嵌合孔内,利用阀簧向封闭方向对形成于该阀座的阀孔的开闭用阀体施力,在该阀簧与阀体之间装入弹簧座,使突出设置于该弹簧座的上表面的突轴部与阀嵌合孔的上壁面抵接,而限制阀体的打开量,因此,由于突轴部的上表面与上述上壁面碰撞,存在其上表面产生磨损或者变形而闭塞连通路的端部开口的担心,从而在提高溢流阀的可靠性上,留有应改善的余地。
另外,由于突轴部为细径,所以加工困难,制造成本较高,从而在减少其成本上也留有应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液压自动张紧器,其能够防止液压阻尼不良的产生,并且也能够防止液压阻尼的产生延迟。
另外,在本发明中,将提供一种不妨碍溢流阀的功能的可靠性高的液压自动张紧器作为另一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液压自动张紧器:在内部填充有工作油的缸体的底面设置有套筒嵌合孔,在下端部嵌合于该套筒嵌合孔内的套筒内滑动自如地插入杆的下端部而在套筒内形成压力室,在设置于上述杆的上部的弹簧座与缸体的内底面之间装入向伸长方向对缸体与杆施力的复位弹簧,将形成于上述缸体与套筒之间的储液室的上部开口闭塞,在上述套筒与套筒嵌合孔的嵌合面之间设置有将储液室与上述压力室连通的通路,在该通路设置有若压力室的压力比储液室的压力高则关闭通路的单向阀,在上述杆设置有在上述杆的下端面开口的阀嵌合孔、以及将该阀嵌合孔的上部与上述储液室连通的连通路,在上述阀嵌合孔内装入若压力室内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则打开而使压力室内的压力从连通路泄压至储液室的溢流阀,该溢流阀由压入于阀嵌合孔内的阀座、从阀嵌合孔的内部对形成于该阀座的阀孔进行开闭的球形的阀体、以及向阀孔对该阀体施力的阀簧构成,在上述液压自动张紧器中,在上述阀孔与在上述阀座的上侧形成的阀体落座用的座面之间,设置有限制通油量的孔口。
如上述那样,通过在从压力室至溢流阀的阀体的工作油流入路设置有孔口,从而在溢流阀打开时,利用该孔口来限制通油量。因此,抑制压力室内的压力急剧降低,防止产生液压阻尼不良。
这里,在孔口形成时,若将该孔口形成于阀孔的压力室侧的端部,则该孔口直径与阀孔内径的直径差较大,因此,孔口与阀孔形成阶梯孔,而在阀体与孔口之间形成比较大的空间,并且该空间成为储油部。因此认为,若阀体打开,则作为容积比较大的储油部的空间内的压力会急剧降低而导致溶存于工作油中的空气析出,且该析出后的空气残存在阀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6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