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弹性体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60218.5 | 申请日: | 2012-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4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前野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弹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弹性体。详细而言,涉及脱气量少的粘弹性体和在广泛温度区域中显示优异的粘弹性的粘弹性体。
背景技术
由于粘弹性体具有弹性和粘性的优异平衡,因此,作为粘合剂的材料有用,在各种产业领域中积极地进行研究开发。由粘弹性体构成的粘合剂,由于其模量低,因此,在被粘合体润湿粘合,表现粘合力。
以往,作为粘合剂的材料,一般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硅酮系树脂等。
作为粘合剂的材料,以往,使用上述所示的有机材料的高分子量体,但作为用于高分子量化的溶剂和副产物,低分子量体在粘合剂中残留。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减压、或真空条件下使用这样的粘合剂材料时、在密闭空间中使用时,上述溶剂和低分子量体作为脱气发生,产生发生臭气、向其它材料的污染、粘合特性恶化等的问题。另外,在高温条件下,如上所示的有机材料本身被分解,由于该分解,也产生脱气发生的问题。
作为使脱气发生量减少的粘合剂材料,例如,报告了特定的交联丙烯酸系树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由于该材料仍然是如上所示的有机材料的高分子量体,因此,只不过是减少了在120℃加热1小时时的脱气发生量,不能减少在更高温条件下的脱气发生量。
另外,作为粘合剂的材料,以往,使用如上所示的有机材料高分子量体,因此,根据其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粘弹性行为不同(参照专利文献2)。因此,例如,在作为通用粘合剂设计时,一般,通过材料选择等将Tg控制为-30℃左右,并且将粘弹性行为制备为在从-30℃左右到200℃左右的温度区域中压粘式粘弹性光谱评价中的G′为1.0×106Pa以下。
但是,近年来,在更低温的条件下和更高温的条件下使用粘合剂的情况增加。并且,在现有的粘合剂材料中,在这样的从更低温至更高温的广泛温度区域中,存在不能表现良好的粘弹性行为的问题。另外,在更高温的条件下,存在如上所示的有机材料本身被分解的问题。
另外,由于现有的粘弹性体具有强粘性,容易对平滑表面粘合,操作困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1-202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1684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粘性小、操作性优异、即使在高温条件下脱气发生量也少的粘弹性体。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粘性小、操作性优异、在从低温至高温的广泛温度区域中显示优异的粘弹性的粘弹性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在400℃保存1小时时的脱气量为20mg/cm3以下。
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在从-150℃到500℃的温度区域中,压粘式粘弹性光谱评价中的G′为1.0×106Pa以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在-150℃和500℃的压粘式粘弹性光谱评价中的G′均在25℃的压粘式粘弹性光谱评价中G′的0.01倍~100倍范围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在探针粘性测试中的探针粘性在25℃时为200gf以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包含纤维状柱状结构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纤维状柱状结构体是具备多个碳纳米管的碳纳米管集合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碳纳米管的长度为50μm以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包含基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在分析仪器中使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粘性小、操作性优异、即使在高温条件下脱气发生量也少的粘弹性体。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粘性小、操作性优异、在从低温至高温的广泛温度区域中显示优异的粘弹性的粘弹性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碳纳米管集合体的简略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碳纳米管集合体制造装置的简略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粘弹性体》
本发明的粘弹性体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是在400℃保存1小时时的脱气量为20mg/cm3以下。上述脱气量优选为10mg/cm3以下、更优选为5mg/cm3以下、更加优选为1mg/cm3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0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