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5311.7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1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柳谷敬一;苗村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8;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向单电池安装基板支承件的构造。
背景技术
电池组被广泛用作以移动电话等为开端的移动设备的电源。电池组具有例如由外观形状为扁平方形的单电池和用于保护单电池的电路板组合而成的结构。
另外,在电池组中,出于电路板相对于单电池的定位、防止单电池的外装与电路板之间发生不期望的短路等目的,例如将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基板支承件插入单电池与电路板之间。
电池组是通过向单电池如上述那样以隔着基板支承件的状态安装电路板、之后在该状态下安装罩、标签等作为外装而构成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4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0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以往技术的电池组的结构中,只是使基板支承件成为夹在单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状态,特别是没有相对于单电池固定基板支承件,因此每当在安装罩、标签时等都需要对基板支承件进行定位等。因此,对于以往技术的电池组的结构,从其制造时操作繁杂、制造成本这样的观点出发被要求改善。
另外,作为以往技术,还提出了这样的技术:在基板支承件的与单电池相对的一侧的部分设有突起,在单电池的外表面的与基板支承件相对的部分设有用于收纳突起的凹部,在安装基板支承件时,向凹部内插入突起,之后将突起的顶端部分压溃。
然而,在使用像这样向凹部内插入突起、将顶端部分压溃的这样的结构将基板支承件固定于单电池的情况下,为了将突起的顶端部分压溃需要一定程度的力,因此操作繁杂。并且,对于通过将突起的顶端部分压溃来进行固定的方法,也存在可靠性欠佳、容易脱落这样的问题。
此外,作为以往技术,还具有通过将双面粘合带夹在基板支承件与单电池之间来将基板支承件与单电池之间固定这样的技术。
然而,对于为了暂时固定而使用双面粘合带的情况,存在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谋求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造时不需要繁杂的操作、能够可靠地向单电池安装基板支承件的结构的电池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电池组包括:单电池、电路板和基板支承件,单电池具有有底筒状的外装体、用于堵塞该外装体的开口的封口板以及自封口板的表面向外突出设置的端子。电路板以与单电池的封口板相对的方式配置。基板支承件由绝缘材料构成,插入在单电池的封口板与电路板之间。
本发明的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在基板支承件上开设有允许单电池的端子穿过的窗部,在基板支承件的面对窗部的边缘的多个部位分别以相对于其他的部位朝向窗部内侧突出的方式突出设置有突起部。并且,本发明的电池组的特征在于,与基板支承件的多个突起部的各顶端部分的基端相比该各顶端部分的顶端的截面尺寸较小,基板支承件的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突起部的顶端部分与单电池的端子的外表面紧密地接触,由此基板支承件以相对于单电池定位了的状态与单电池卡合。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池组中,如上述那样,在基板支承件的面对窗部的边缘设置的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突起部的顶端部分与单电池的端子紧密地接触,由此,基板支承件以相对于单电池定位了的状态与单电池卡合。因此,与仅在单电池与电路板之间夹持基板支承件的以往技术的结构相比,对于本发明的电池组而言,在将基板支承件安装于单电池之后的制造工序中,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基板支承件的对位等,在制造时不需要进行繁杂的操作。
并且,在本发明的电池组中,只要在基板支承件的面对窗部的边缘设置的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突起部的顶端部分与单电池的端子卡合即可,因此与采用向单电池的凹部插入基板支承件的突起的顶端部分并将该顶端部分压溃这样的结构的情况相比,在安装基板支承件时不需要较大的力,并且,在安装后,基板支承件不易自单电池脱落。
因此,本发明的电池组为这样的结构:在制造时不需要繁杂的操作,能够可靠地向单电池安装基板支承件。
本发明的电池组能够采用如下那样的变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5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