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3384.2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7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前川和大;吴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3/00 | 分类号: | B60C13/00;B60C1/00;C08K7/00;C08L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其在胎侧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通过夹设非污染性橡胶层而形成着色层。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公知在胎侧部如侧壁部上形成着色层用于装饰目的的轮胎为高附加值的轮胎。
然而,着色层具有由于油和防老剂等从胎侧胶部分侵入(intrusion)而经历棕色变色的问题。如此,开发各种技术以防止这种变色。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充气轮胎通过调节着色层和非污染性橡胶层的组成具有相对小的厚度、具有耐久性和对着色层变色的抑制效果(耐污染性)的着色层。
然而,上述技术仅高度依赖于聚合物组分的耐污染性,因而遭受不足的耐污染性。如此,期望发展能够有效地抑制上述着色层的变色的充气轮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布No.2006-16861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使在胎侧部的橡胶和位于胎侧部的橡胶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着色层之间形成的非污染性橡胶层优化而在防止着色层的污染方面优异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勤奋地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结果发现了与常规充气轮胎相比,将特定的层状化合物添加至非污染性橡胶层中可以显著地改进着色层污染的防止,由此完成本发明。
基于该发现进行本发明,并且其概要如下: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侧部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通过夹设非污染性橡胶层而形成着色层,其中所述非污染性橡胶层包含层状化合物。
(2)根据上述(1)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层状化合物为膨胀云母或扁平状粘土。
(3)根据上述(1)或(2)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层状化合物的纵向长度与其厚度之比不小于5。
(4)根据上述(1)-(3)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层状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为0.2-30μm。
(5)根据上述(1)-(4)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层状化合物的厚度在0.5-5.0μm的范围内。
(6)根据上述(1)-(5)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包含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构成所述非污染性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的橡胶组分为8-80质量份的所述层状化合物。
(7)根据上述(1)-(6)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层状化合物为疏水性的。
(8)根据上述(1)-(7)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层状化合物在不含水的体系中混炼。
(9)根据上述(6)-(8)任一项的充气轮胎,其中,在构成所述非污染性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中,所述层状化合物和炭黑的总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所述橡胶组分为55-80质量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常规具有着色层的充气轮胎相比,可以提供在防止着色层的污染方面优异的具有着色层的充气轮胎。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在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充气轮胎的非污染性橡胶层的放大部分的截面图;和
图3示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层状化合物的形状的图:图3(a)示出层状化合物21的当从其上方观察时的平面图;和图3(b)示出从图3(a)中示出的层状化合物2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下面是本发明的组合物及对其限定的原因的描述。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胎面部的截面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充气轮胎的非污染性橡胶层的放大部分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如图1中所示,是在胎侧部(图1中的侧壁部2)的胎侧胶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上通过夹设非污染性橡胶层8而形成着色层7的充气轮胎1。这里,胎侧部是指在轮胎沿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侧面位置的部分(在胎面端和胎圈部之间的部分)。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如图2中所示,非污染性橡胶层8包含层状化合物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33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油后电双驱动一体车
- 下一篇:电动滑移式工程机械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