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2648.2 | 申请日: | 2012-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9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池上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平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李婷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的充电台。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如下充电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备:框体,该框体具有设置电子设备的设置部;以及充电机构,该充电机构在电子设备设置于设置部时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记载于该专利文献1的充电台通过电源软线来接受电力供给,该电源软线连接于在框体背面设置的电源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6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电台中,在例如使用者的手挂到电源软线时、拉到电源软线时等,有时对电源软线施加不测的力,其结果,所述力直接传递到充电台与电源软线的连结部(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电源连接器以及连接插头),存在有时在充电台与电源软线的连结部产生损伤,或者电源软线从充电台脱离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解决以往的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台,其以简便的构造防止施加于电源软线的力直接传递到充电台与电源软线的连结部分。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充电台为具备如下部件的充电台:框体,其具有设置电子设备的设置部;以及充电机构,其在所述电子设备设置于所述设置部时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通过在所述框体的底面具备软线缠绕构造,所述软线缠绕构造用于缠绕连接于所述充电台的电源软线,从而解决前述问题。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以简便的构造防止施加于电源软线的力直接传递到充电台与电源软线的连结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台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电子设备设置于充电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将AC适配器单元安装于充电台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右侧面看并示出充电台的俯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图。
图5是从背面看并示出充电台的俯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图。
图6是从底面看并示出充电台的俯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图。
图7是在图6的A-A线位置处沿箭头方向看并示出的充电台的截面图以及部分放大图。
图8是示出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打开固定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对充电台安装AC适配器单元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充电台的底面看并示出图10所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从充电台的底面看并示出对充电台安装AC适配器单元的其他方式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将多个充电台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充电台的底面看并示出图13所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将多个充电台沿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并将电子设备设置于多个充电台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台100以既定姿势支持所设置的电子设备300,并且从安装于充电台100的AC适配器单元200接受电源供给,并对电子设备300的二次电池(未图示)进行电源供给以充电。
充电台100具备框体110、充电端子120、电源连接器130、软线缠绕构造140、固定部150、腿部160、以及收容凹部170。
如图1所示,框体110具有:台座部111;前表面支持部112,其形成在台座部111的上表面,在设置电子设备300时位于电子设备300的前表面侧;背面支持部113,其形成在台座部111的上表面,在设置电子设备300时位于电子设备300的背面侧;以及设置部114,其形成在前表面支持板112与背面支持部113之间,以设置电子设备300。
如图1所示,充电端子120在前表面支持部112与背面支持部113之间的区域中配置在台座部111的上表面,设于在对设置部114设置电子设备300时与电子设备300的充电端子(未图示)接触的位置。充电端子120安装在配置于框体110内部的基板(未图示)上,该基板(未图示)以及充电端子120通过配置在框体110内部的导通部件(未图示)连接于电源连接器130。在框体110内部,还配置有充电台100的重量调整用配重。
如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130配置于框体110侧面(侧部外表面),以如图3所示地使AC适配器单元200的连接插头230可装卸地嵌合的方式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平台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平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2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