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水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7730.6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7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秋永草平;畑中宏之;长井孝治;大久保智浩;名本哲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2D11/06 | 分类号: | F22D11/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回收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将从负载设备排出的排水不向大气开放地回收并向锅炉供水的封闭方式的排水回收系统。本申请基于2011年12月15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27413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有如下的排水回收系统:将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向负载设备供给,回收由在该负载设备中用作热源的蒸汽产生的排水并将其再次用作向锅炉的供水。
作为排水回收系统,已知有开放方式的排水回收系统及封闭方式的排水回收系统,该开放方式的排水回收系统将在负载设备中产生的排水回收到向大气开放的开放型的排水回收罐而向锅炉供水,该封闭方式的排水回收系统将排水以高温高压的状态回收到具有耐压性的密闭型的排水回收罐而将该排水向锅炉供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5442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封闭方式的排水回收系统中,与开放方式的排水回收系统相比,高温下的供水变得可能,因此能够降低锅炉的燃料消耗量,能够降低锅炉的运转成本。另外,通过将排水回收罐的内部的压力保持得较高,能够减小与锅炉的压力差,因此能够降低驱动在从排水回收罐向锅炉进行供水的情况下使用的供水泵的动力。
然而,在排水回收系统中,为了从负载设备向排水回收罐排出排水,需要将排水回收罐的内部的压力保持得小于负载设备的内部的压力。另外,在负载设备中,使用蒸汽进行换热,因此负载设备中的蒸汽的温度变得低于由锅炉产生的蒸汽的温度,负载设备的内部的压力变得小于锅炉的压力。
因此,在现有的封闭方式的排水回收系统中,在排水回收罐的内部的压力充分地升压的状态下无法向锅炉供水,无法充分地降低驱动供水泵的动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降低驱动供水泵的动力、且能够以低成本运转的排水回收系统。
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回收系统,该排水回收系统对在锅炉中产生且在负载设备处使用的蒸汽凝结而产生的排水进行回收,并向所述锅炉供给,其中,所述排水回收系统具备:缓冲罐,其收容所述负载设备所产生的排水;辅助罐,其配置在比所述缓冲罐靠下方的位置;第一排水供给线,其连接所述负载设备与所述缓冲罐,并将所述负载设备所产生的排水向所述缓冲罐供给;第二排水供给线,其连接所述缓冲罐与所述辅助罐,并将收容于所述缓冲罐的排水向所述辅助罐供给;排水供给阀,其用于开闭所述第二排水供给线;连通线,其连接所述辅助罐与所述缓冲罐,并使所述辅助罐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缓冲罐的内部空间连通;连通阀,其用于开闭所述连通线;蒸汽供给线,其连接所述锅炉与所述辅助罐,并将所述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向所述辅助罐供给;蒸汽供给阀,其用于开闭所述蒸汽供给线;供水线,其连接所述辅助罐与所述锅炉,并将收容于所述辅助罐的排水向所述锅炉供给;及供水泵,其配置在所述供水线上。
另外,优选的是,排水回收系统还具备:水位检测部,其设于所述辅助罐,并检测收容于该辅助罐的排水的水位;及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水位检测部检测到的水位而控制所述排水供给阀、所述蒸汽供给阀及所述连通阀,在由所述水位检测部检测到的水位低于第一水位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关闭所述蒸汽供给阀,并且开放所述连通阀及所述排水供给阀,在由所述水位检测部检测到的水位超出比所述第一水位高的第二水位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关闭所述连通阀及所述排水供给阀。
另外,优选的是,排水回收系统具备多个所述辅助罐。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辅助罐配置在比所述锅炉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优选的是,排水回收系统还具备向所述缓冲罐供给补给水的补给水供给线。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辅助罐具备:高度方向沿着铅垂方向配置的圆筒形状的罐主体;设于该罐主体的上表面且连接所述蒸汽供给线的蒸汽导入口;及在所述罐主体的内部的所述蒸汽导入口的下方沿着水平方向扩展配置的板状构件。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罐主体形成为高度比直径高的圆筒形状。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锅炉具备产生蒸汽的多个锅炉筒及汇集由该多个锅炉筒各自产生的蒸汽的蒸汽水箱,所述蒸汽供给线与所述蒸汽水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7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