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穴腐蚀及缝隙腐蚀防止效果好的防冻液或冷却液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5989.7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2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朴载润;赵昌烈;崔东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极东制研工业(株) |
主分类号: | C09K5/20 | 分类号: | C09K5/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吴宗颐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穴 腐蚀 缝隙 防止 效果 防冻液 冷却液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a)甘醇类防冻剂、(b)环己烷二羧酸(cy clo hexane dicarboxylic acid)以及(c)非还原性多元醇的防冻液或冷却液组合物。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作为防冻液或冷却液组合物,将乙二醇或丙二醇作为主材,来防止铝和铁类部件的腐蚀,以将羧酸形态的添加剂和有机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方式组成组合物。为了使冷却系统内的冷却水循环而使用水泵,但在以高速/高温条件下循环的水泵叶轮中形成金属侵蚀引起的空穴腐蚀(cavitation erosion),冷却液渗入到将由橡胶及塑料的非金属材质和金属形成的线紧固于冷却系统时所生成的非金属材质与金属之间的缝隙和冷却系统内部的狭窄的缝隙,从而促进它们之间产生缝隙腐蚀现象的倾向。通常,由于仅用脂肪族及芳香族羧酸的组合,对如上所述的汽车引擎冷却系统内的空穴腐蚀及缝隙腐蚀的防止效果甚微,因而还使用了非还原性多元醇。
在美国授权专利第4869841中,提及到为了提高对于作为传热介质的合金和金属部件的整体的金属腐蚀性能,使用脂肪族二羧酸和多元醇,通过ASTM D1384金属腐蚀性试验来提高金属材料的防腐性能,但未提及到防止如空穴腐蚀和缝隙腐蚀等腐蚀的性能。当前,需要用于对在冷却系统内高速循环的过程中产生的空穴腐蚀和缝隙腐蚀的方式的防腐用组合物。
在本说明书全文中,参照了多篇专利文献,并表示其引用。所引用的专利文献的所有公开内容插入于本说明书作为参照,以更加明确地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水平及本发明的内容。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为了开发用于提高空穴腐蚀及缝隙腐蚀防止性能的防冻液或冷却液而锐意研究努力。其结果,组合环己烷二羧酸和非还原性多元醇作为包含在防冻液或冷却液的组合物而使用的情况下,本发明人推究出对防止车辆用冷却系统内的金属部件腐蚀、空穴腐蚀及缝隙腐蚀呈现卓越的效果,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冻液及冷却液组合物。
通过以下发明内容、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以及附图,使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明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冻液或冷却液组合物,该防冻液或冷却液组合物包含:(a)甘醇类防冻剂;(b)环己烷二羧酸;以及(c)非还原性多元醇。
本发明人为了开发用于提高空穴腐蚀及缝隙腐蚀防止性能的防冻液或冷却液而锐意研究努力。其结果,组合环己烷二羧酸和非还原性多元醇作为包含在防冻液或冷却液的组合物而使用的情况下,本发明人推究出对防止车辆用冷却系统内的金属部件腐蚀、空穴腐蚀及缝隙腐蚀呈现卓越的效果。
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a)甘醇类防冻剂;(b)环己烷二羧酸(c yclo hexane dicarboxylic acid);以及(c)非还原性多元醇。本发明中使用的成分的含量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为甘醇类防冻剂85~98重量%、环己烷二羧酸0.1~13.0重量%(更加优选地,0.1~6.0重量%)以及非还原性多元醇0.05~2.0重量%。
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通常用作防冻剂的甘醇类。上述甘醇类起到防止引擎及冷却装置冻结及冻裂的作用,使用选自包含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甘油、三乙二醇、三丙二醇、1,3-丁二醇及己二醇的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的使用范围为85~98重量%,上述甘醇类的含量小于85重量%的情况下,在冬季零下的气温条件下,有可能产生引擎及冷却装置的冻结及冻裂现象,在夏季高的外部气体的温度条件下,有可能产生冷却水从引擎沸腾溢出的现象。并且,上述甘醇类的含量大于98重量%的情况下,由于防腐剂的含量不足,因而有可能难以长期起到防腐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例,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包含选自包含C4-C18有机羧酸及其碱金属盐、磷酸及磷酸盐、唑类衍生物及噻唑衍生物以及钡及钡化合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防腐剂。
上述防腐剂的使用量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甘醇类防冻剂,使用1~20重量份的防腐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极东制研工业(株),未经极东制研工业(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5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