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氨基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44497.6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9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吉浦弘;长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协和发酵生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C227/42 | 分类号: | C07C227/42;C07C229/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氨基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L-缬氨酸颗粒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通过发酵方法制造氨基酸时,在培养物中积聚的氨基酸通常作为固体回收。作为固体回收的方法实例包括一种方法,其包括:从培养物中除去微生物细胞,将残留物通过树脂柱等以除去杂质从而制备粗制溶液,进行浓缩等以作为晶体析出氨基酸,然后从溶液中分离该晶体(下文称作固-液分离)以作为晶体回收氨基酸。
然而,例如,薄片或细粉状的晶体由于其形状而对固液分离的适合性差且需要延长的晶体干燥时间,并且存在产品品质和制造成本显著受影响的情况。另外,这种薄片或细粉状的晶体的比重低并且体积大。因此,不仅可以装入具有一定容积的容器的晶体的量少且从输送角度来看这种包装不有效,而且还存在最终产品中可用的晶体的量受限的可能性。
避免这种缺点的方法的实例包括从包含氨基酸的溶液中作为大晶体回收得到的氨基酸的方法。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当添加氨基酸的晶种后,该氨基酸结晶析出,析出的氨基酸晶体的尺寸可通过调节晶种的粒径和浓度来控制。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事实:L-异亮氨酸的外观通过L-丙氨酸的添加而变化,且根据L-丙氨酸的添加量,得到L-异亮氨酸颗粒。
然而,上述两篇文献都没有公开或暗示L-缬氨酸颗粒可通过向包含L-缬氨酸的水溶液中添加L-谷氨酸而得到的特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109830号小册子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Chem.Eng..Data,53,2801-2806,2008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从包含L-缬氨酸的培养物中作为颗粒提纯L-缬氨酸。颗粒化提高了固液分离的适合性,并且使得能够得到具有高比重的L-缬氨酸。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以下(1)~(4)中描述的方法。
(1)一种制造L-缬氨酸颗粒的方法,包括:通过以相对于L-缬氨酸为0.5重量%以上的量向包含L-缬氨酸的水溶液中添加L-谷氨酸,将L-谷氨酸溶解,然后将水溶液的pH调节至酸性水平,然后将L-缬氨酸结晶。
(2)上述(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酸性水平为pH3.0~6.0。
(3)上述(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缬氨酸的结晶是真空浓缩结晶。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包含L-缬氨酸的水溶液中L-缬氨酸的浓度为20g/L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制造L-缬氨酸。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以各种L-谷氨酸添加量得到的L-缬氨酸颗粒的形状。(a)显示在不添加L-谷氨酸的情况下得到的L-缬氨酸颗粒的形状,(b)、(c)和(d)分别显示在相对于L-缬氨酸以0.5重量%、2.0重量%和4.0重量%的量添加L-谷氨酸的情况下得到的L-缬氨酸颗粒的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制造L-缬氨酸颗粒的方法,包括:通过以相对于L-缬氨酸为0.5重量%以上的量向包含L-缬氨酸的水溶液中添加L-谷氨酸,将L-谷氨酸溶解,然后将水溶液的pH调节至酸性水平,然后将L-缬氨酸结晶。
在本发明中L-缬氨酸颗粒的实例包括具有如下尺寸的L-缬氨酸颗粒:当用显微镜测定多个颗粒的粒径时,其平均粒径为100μm以上,优选200μm~3mm,更优选250μrn~2mm,甚至更优选500μrn~1mm。
包含L-缬氨酸的水溶液可通过发酵方法制造,在该方法中,在培养基中培养具有生产L-缬氨酸的能力的微生物,从而在培养物中生成并积聚L-缬氨酸。然而,制备该水溶液的方法不限于发酵方法,且例如,该水溶液可通过合成方法制备。通过发酵方法制备的含L-缬氨酸的水溶液可以为通过离心分离、膜处理等将包含在培养物中的不溶物如微生物细胞除去而得到的水溶液,并且可以为用离子交换树脂等进一步提纯的含L-缬氨酸的水溶液。
在包含L-缬氨酸的水溶液中的L-缬氨酸浓度可为任意浓度,只要通过向其中添加谷氨酸并进行结晶操作使L-缬氨酸颗粒化即可。水溶液的实例包括L-缬氨酸浓度优选为20g/L以上,更优选30g/L以上,甚至更优选40g/L以上,尤其优选50g/L以上的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协和发酵生化株式会社,未经协和发酵生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4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外穿的内衣
- 下一篇:一种治疗卧床妇女痛经用中药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