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饮料机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44000.0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1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小弗朗斯·X·坦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特马斯特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40 | 分类号: | A47J31/40;A47J31/44;B67D1/00;B65D85/8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美国新泽西州***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机 | ||
发明人:Francis X.Tansey,Jr.优先权要求
本实用专利申请要求2012年9月6日提交的第13/604,825号美国非临时申请、2011年9月9日提交的第61/532,692号以及2011年12月30日提交的第61/581,722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所有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完全纳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杯饮料机和分配器,包括其中使用的一次性饮料容器和可移动水罐。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准备、制作和分配单份来自相应制冷装置或可移动水罐的所选饮料的装置,其中饮料可能含或不含二氧化碳,使用一次性饮料袋或饮料筒以避免分配饮料过程中装置的气味污染,并可能提供精确的混合比例以分配高质量的饮料。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杯冷饮机,所述冷饮机使用单独的一次性饮料袋或饮料筒,其中分配的饮料可能含或不含二氧化碳。
单杯热饮分配器很受欢迎,因为它允许人们以合理经济的方式快速冲泡一杯他们喜爱口味的新鲜热饮。
类似的冷饮装置应该也一样受欢迎。但从单杯饮料筒制造冷饮还存在问题,而且目前没有用于供给冷饮的单杯容器/传送系统。
显著问题就是适饮温度。虽然咖啡是在华氏195度时制成最好,但即使是热咖啡也只能在华氏150度时饮用。因此,当沸水是华氏212度并在接触一次性饮料筒中的东西后明显下降时,咖啡的口感不会减弱。
冷饮的问题是,碳酸饮料和果汁,例如,但不限于Coca-ColaTM、PepsiTM或Minute MadeTM橙汁,在温度大约为华氏34-36度时饮用口感最佳。这个温度很重要,因为温热的饮料不太能维持碳酸饱和,而且会融化更多的冰,稀释最佳的果汁与水的比例。由于最佳的制冷装置也只能将水温维持在华氏33-34度,而一次性饮料筒或饮料袋是常温(即华氏70度),因此所述装置必须精心构造以使分配的单杯饮料不是令人不快的,或至少次佳的温热温度。
第二个问题是一次性饮料袋或饮料筒所容之物的性质。热饮时,饮料袋或饮料筒的所容之物通常是易于在热水中溶解的颗粒或粉末,使得系统基本上可以自我清洁。冷饮时,饮料袋或饮料筒的所容之物通常是浓缩果汁(往往含糖)。如果装置不精心设计,这些果汁会再次凝结并污染分配的饮料。这不仅会降低饮料分配过程的效率,还可能会导致饮料口味的交叉污染,破坏用户体验。
第三个问题是混合比例,即水量与果汁量或浓缩饮料量之比,水与果汁或浓缩饮料必须混合以获得最佳口感体验。这些比例对冷饮来说往往更苛刻,因为合成冷饮是两种液体的混合,而不是像热饮中那样是将一种原料注入到原液体中。
第四个问题是分配时间。热饮的分配时间通常是30至60秒,水流经饮料筒,在那里与干料融合,静置几秒钟来浸泡,然后注入用户的杯子。冷饮的分配时间应为4至6秒,尤其当分配的是碳酸饮料时,因为二氧化碳气体在混合时会离开液体,影响饮料质量。
第五个问题是分配的方式。分配热饮时,液体流经饮料筒或饮料袋并在冲泡室(原料在其中融化)混合。分配冷饮,尤其是碳酸饮料时,这种方式会导致含二氧化碳的液体在与果汁/浓缩饮料混合时过度释放气体,使混合物产生过多气泡和泡沫,引起混乱并影响饮料的质量。我构造的冷饮分配方式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根据本发明,分配饮料的首选方式是使用饮料袋,这优于使用饮料筒。首选饮料袋有多种原因。饮料袋比饮料杯或饮料筒的存储稳定性更长,因为它们是由箔与塑料等防渗材料制成。饮料袋比其对应的饮料筒/杯的运输和包装能耗低。饮料袋的储存和处理更高效,因为饮料袋可以放置在零售工作台面的挂架以及供用户悬挂饮料袋的冷冻机挂架上。饮料袋提供最佳果汁分配方式,用计量的方法将自身引入在此揭示的混合后分配技术。
我们发明的可移动饮料袋或饮料筒及分配装置解决的正是这些及有关与从可移动饮料容器分配少量冷饮相关的问题。
已知技术说明:
涉及单份饮料分配器的相关先前技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特马斯特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弗特马斯特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40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路悬浮式扬声器
- 下一篇:机动车微电流自动控制无触点电子防水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