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室外机用冷却装置以及使用其的空调室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8774.2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研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谷川研二 |
主分类号: | F24F1/42 | 分类号: | F24F1/4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夏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外 冷却 装置 以及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外机用冷却装置以及使用其的空调室外机,具体而言涉及使室外机主体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使制冷时的电力消耗量节省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家庭用电气机械器具的普及,一般家庭的电力消耗量逐年增加,当前一般家庭的电力消耗量占总电力消耗量的大约3成。另一方面,以东日本大地震灾害为契机,电力供给力不足成为深刻的社会问题,节电的重要性被重新审视。
在要实现一般家庭的节电的情况下,最初应当研讨的家电产品之一是空气调节器即所谓的空调。尤其是,在用于制冷的电力消耗量飞跃地提高的夏季的白天,空调占据在家家庭的全部电力消耗量的大约一半,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一般家庭的节电,首先必须实现空调的节电。
关于上述的空调的节电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至3。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冷却装置,通过从内置于室外机主体的喷雾喷嘴将冷却水进行喷雾,而直接冷却热交换器,由此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提高。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冷却装置,通过使含有冷却水的保水布与热交换器接触来直接冷却热交换器。在专利文献2的冷却装置中,在室外机主体的顶面上设置有贮水槽,在室外机主体的进气口设置有保水布。通过拿起保水布的上端而使其相对于贮水槽进出,由此贮存于贮水槽内的冷却水被供给至保水布。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冷却装置,在室外机主体内,在热交换器的附近配置衬垫材料,并使冷却水流下到衬垫材料,由此使吸入空气冷却。即,专利文献3的冷却装置是通过向热交换器供给冷却后的吸入空气来间接地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却装置。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至3,在以下方面产生问题。首先,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却装置中,除了喷雾喷嘴之外,还需要从贮水设施到喷雾喷嘴的供水管路、喷水后的冷却水的排水管路、进一步需要对喷雾喷嘴的喷水动作进行控制的装置等复杂的机构,因此相应地导致成本提高。
而且,专利文献1的喷雾喷嘴应当在室外机主体的设计阶段以及制造阶段就内置于室外机主体,因此无法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室外机进行后安装而使用。换言之,为了导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却装置,必须更换目前正在使用的室外机主体而购买具备喷射喷嘴的室外机主体,因此相应地导致成本提高。因而,作为一般家庭的节电对策,专利文献1的发明缺乏实效性。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冷却装置为,使进气口吸入保水布而使其与热交换器接触,因此产生保水布堵塞进气口而变得无法将需要量的外部空气送风至热交换器这种问题。此外,难以使保水布与热交换器的表面均匀地接触,冷却效果变得不稳定。因而,无法获得稳定的节电效果。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冷却装置中,为了使保水布相对于贮水槽进出而需要小型马达等驱动机构,因此相应地导致成本提高。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冷却装置中,除了衬垫材料之外,还需要向上述衬垫材料供给冷却水的装置、对上述供给动作进行控制的装置等复杂的冷却水供给机构,因此相应地导致成本提高。而且,上述供给机构应当在室外机主体的设计阶段以及制造阶段就预先安装于室外机主体的内部。即,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中,也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相同,会产生成本高的不良情况,作为一般家庭的节电对策缺乏实效性。
此外,在这种空调中,由于其热交换作用而从室外机主体放出高温的空气(排热风)。该排热风成为热岛现象的一个原因等,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并且,由于排热风而应当被吸引至室外机主体的周围的空气被加热,由此也产生热交换效率降低这种恶性循环。因此,为了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且提高室外机主体的热交换效率,对排热风进行冷却也变得重要。
关于上述的排热风的冷却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将保水布配置在室外机主体的排气口侧来对排热风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冷却装置中,保水布以展开状态保持于框体,并从设置于该框体上部的排放配管向保水布供给室外机主体的排放水,由此对朝保水布吹出的排热风进行冷却。
但是,专利文献4的冷却装置为,为了向保水布供给冷却水,而需要在空调室外机主体的周围具有设置排放配管的空间,因此根据室外机主体的具体的配置条件的不同,会产生无法设置冷却装置的不良情况。
然而,在这种冷却装置中,其冷却效果的持续时间与冷却水的贮水量成比例,因此要求贮水槽的大容量化,此时,在仅在室外机主体的顶面上设置贮水槽的结构中,难以确保充分的设置空间,无法满足贮水槽的大容量化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谷川研二,未经长谷川研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87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