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塞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8103.6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2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D·丁克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04 | 分类号: | F04B1/04;F04B1/053;B60T17/02;F16J15/32;F04B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法***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活塞泵,尤其是用于在带有防滑控制(Schlupfregelung)的液压制动设备中输送压力介质。
背景技术
由DE10 2010 028 539A1已经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活塞泵,带有泵壳体,其包围多个决定活塞泵的功能的泵部件,如泵活塞、活塞复位弹簧以及吸入阀和压出阀,以及带有在吸入侧与活塞泵相邻的、设计为用于流体的补给腔/跟随腔(nachlaufraum)的环形腔和在压力侧与泵活塞邻接的输送腔。为了在低压侧密封泵活塞,在衬套和阶梯孔之间在轴向预紧的状态下设置有弹性密封圈,从而能够可靠地避免由于泵活塞的滑动运动导致的密封圈的轴向运动,从而防止密封圈的磨损增大。在衬套和密封圈之间还设有一支承环,而在泵壳体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泵活塞的导引带/导引箍圈,另一支承环设置在该导引带之前,使得密封圈的两侧都由支承环限定。因此,通过弹簧加载的衬套、两个支承环以及导引带位于密封圈的区域内,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构件成本,此外还增大了泵的结构长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样改进所述类型的活塞泵,即,需要更少、尽可能紧凑的部件,并同时确保沿着泵活塞的周面具有改进的密封性。
该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通过所述类型的、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活塞泵解决。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以下由根据附图对两个实施例的描述得出。
在附图中示出:
图1在纵向截面图中示出了设置在泵活塞上的、重要的导引和密封元件,包括在压入到泵壳体中的止挡部的导引带和在导引带之前固定在泵壳体中的密封圈,该密封圈通过环形间隙与固定在泵壳体中的支承环隔开限定,
图2与图1不同,在纵向截面中示出了直接压入到泵壳体中的止挡部的密封圈,带有设置在其前面的导引带,该导引带通过环形间隙与密封圈分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局部视图示出了活塞泵的纵向截面图,该活塞泵优选在带有防滑控制的液压制动设备中用于压力介质输送。部分示出了活塞泵的泵壳体7,该泵壳体具有多个决定活塞泵的功能的泵部件,如活塞6的部分在环形的导向带8中导引的端部、与导引带8相对的、设计为用于流体的补给腔12的环形腔以及抵靠在泵活塞6的周面上的弹性密封圈1,该密封圈用于朝活塞驱动腔13的方向上无泄漏地密封活塞端部,该活塞驱动腔接纳带有偏心支承装置的偏心装置作为用于泵活塞的驱动装置。泵活塞6以及补给腔12同样分别仅在与本发明有关的区域示出,因此图1中能看到的细节限于必要部件。
泵活塞6左边未示出的活塞泵区域主要包括输送腔、活塞复位弹簧和带有相应的吸入接口和压出接口的吸入阀和压出阀。
为了在泵运转过程中实现泵活塞6朝活塞驱动腔13方向尽可能一致/保持不变的无泄漏的密封,本发明规定,弹性的密封圈1配设有轴向定向的、环形延伸的槽3(所谓的环形槽),该槽因此从侧面插入地接纳弹簧元件2,该弹簧元件将密封圈1的密封唇压紧到泵活塞6上。为了产生密封圈1在泵活塞6的周面上的恒定压紧力,弹簧元件2设计为产生径向力的推力元件/撑开元件。
为了能够干式地检查,也就是在不使用液压流体的情况下检查活塞泵的运转性能,而使弹性的密封圈1由具有对于检查目的足够好的干运行特性的材料制成,对此尤其适用的是聚四氟乙烯(PTFE)。
按照图1,密封圈1直接固定在导引带8和压入到泵壳体7的阶梯孔10中的支承环4之间,其中,有利地在支承环4和密封圈1之间设置环形间隙5,用于通过由泵活塞6经由补给腔12吸入的压力介质无阻碍地润滑泵活塞6并因此也用于润滑密封圈1的密封唇。为了润滑活塞,通过布置在支承环4和活塞泵6之间的轴向间隙9设置有液压连接,该轴向间隙一直延伸到环形间隙5,使得在活塞泵运行中以简单、可靠的方式通过轴向间隙9和环形间隙5建立从补给腔12直至密封圈1的润滑剂连接。在此,在液压制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以及由活塞泵输送的制动流体用作润滑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8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螺口灯
- 下一篇:一种新型ABS+GDL功能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