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7289.3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8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得能真一;中濑贵彦;森川彰;泷本伸二;朝仓幸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克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35/00 | 分类号: | F16L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斯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在软管或管等的管体中,用于放出因通过其内部的流体、粉体,或外部与物体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的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管连接结构有如下结构,即将在软管表面露出导电线的软管嵌入被接地的金属管,并将线圈状金属制接地部材嵌在这些金属管与软管的连接部分,通过使该接地部件与金属管及软管表面的导电线接触,管软的导电线经由接地部件被电连接于金属管,使软管成为被接地的状态(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53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该种以往的管连接结构中,虽然通过接地部件的紧固力限制了相对于金属管的软管的脱落,但其限制力较弱,如果在软管连接状态下外力向从金属管拔出的方向作用于软管,或通过软管内部的流体等的压力(内压)上升,则可能导致软管从金属管脱落。因此存在流体等漏出等无法维持长期的连接状态的问题。
因此,可以想到从其外侧将紧固带安装于金属管与软管的连接部分,通过该紧固带的紧固使嵌在金属管上的软管不脱落。
但是,由于分别进行通过接地部件的软管的紧固作业以及通过紧固带的软管的紧固作业,因此存在操作者忘记通过软管部件的软管的紧固作业以及通过紧固带的软管的紧固作业的其中一方的危险性,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
另外,关于软管,将导电线卷绕于软管主体的表面,并将硬质树脂制加强部件螺旋状卷绕于该导电线的外侧。但是,由于导电线被配置成露出于软管主体的外周面,因此若因挂在异物上等而导电线的张力变高,则容易断裂,切断分离的导电线的一部分直接掉落,或漂浮在空气中。
由此,由于偶尔分离的导电线的一部分有可能混入到制造中的产品等其他物体中,因此特别是在食品工厂和药品工厂等对异物混入产品的处理严格的行业中,无法使用导电线露出于软管主体外周面的结构,对静电防止对策费劲了心思。
本发明以处理这种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以管接头准确地连接管体并接地连接管体。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中具备:管体,在其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导电部;管接头,装卸自如地被连接有所述管体的一端部;接地部件,其电连通所述导电部以及所述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具备:螺纹接管,其被设置成与所述管体的内表面相对置;紧固部件,其被设置成相对于该螺纹接管的外周面沿径向夹持并压缩所述管体的插入空间;以及连接部,其由导电材料构成且被安装成电连通其他设备,所述接地部件被配置成分别与所述导电部以及所述连接部电连通。
发明效果
具有前述特征的本发明中,通过将接地部件配置成分别与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管接头的连接部以及管体的导电部电连通,管体中产生的静电从导电部经由接地部件流到连接部,并从连接部被接地到其他设备,因此通过管接头能够准确地连接管体并接地连接管体。
其结果,与通过接地部件的紧固力来限制相对于金属管体的软管的脱落的以往的结构相比,即使在管体的连接状态下外力向从管接头拔出的方向作用于管体,或通过管体内部的流体等的压力(内压)上升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管体从管接头脱落,能够切实的防止流体等的漏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1(a)是表示连接管体前的纵剖主视图,图1(b)是表示连接管体与管接头后的纵剖主视图。
图2是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局部剖切主视图),表示连接管体与管接头后的状态。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纵剖主视图),表示连接管体与管接头后的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连接管体与管接头后的纵剖主视图,图5(b)是接地部件(夹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连接结构A如图1~图5所示,作为主要构成要件具备:管体10,在其外表面10a沿轴向被设置有导电部11;管接头20,装卸自如地被连接有管体10的一端部;以及接地部件30,其电连通导电部11以及管接头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克斯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克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7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