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3783.2 | 申请日: | 201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9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M.F.伊萨克森;A.H.凯莱特-史密斯;N.麦克莱南;C.吉尔伯特;M.H.凯内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邦营养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573;C12Q1/4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罗文锋;权陆军 |
地址: | 丹麦哥***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测定法的领域。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酶活性条(strip)测定法。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使用所述测定法的测定装置和方法以及所述方法的用途。所述测定装置和测定法可检测活性酶。所述活性酶可以是诸如植酸酶或酸性磷酸酶等磷酸酶,或者是糖苷水解酶,例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或淀粉酶。在一个更优选的方面,所述活性酶为植酸酶。
本发明对用于多种工业应用有用,例如检测生物燃料生产、去污剂组合物中的活性酶以及检测食品和动物饲料中的活性酶。
发明背景
测定分析物特别是酶的存在与否,在实验室以及在如食品和动物饲料、生物燃料生产及洗衣皂和洗衣粉等多个领域中时常为必需的。通常将诸如免疫测定法等测定法用于此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可用于检测样品中抗体或抗原的存在情况。在所述方法中,抗体与固定在表面的抗原结合,反之亦然。此抗体与可产生可检测信号的酶连接,所述可检测信号通常为颜色变化。
另一种常见类型的测定法或免疫测定法为侧流测定法。在所述测定法中,检测沿固体支持物流动的样品中分析物的存在情况。分析物或者诸如抗体等与所述分析物结合的试剂,然后与支持物中已用抗原或抗体处理过的线或区结合。
ELISA和侧流测定法二者亦可以是夹心测定法。这意味着样品首先与捕获抗体接触,所述捕获抗体与待测抗原结合。然后所述抗原与另外的抗体结合,在侧流测定法的情况下所述抗体可能位于固定的测试线。由此所述抗原夹在至少两种抗体之间。所述第二抗体与可检测信号相关。
许多上述类型的测定法或免疫测定法确定特定酶的存在情况。
然而,在一些样品中,酶虽然存在但是已通过例如热或化学灭活而失活。在所述情况下,现有测定法仍然检出酶的存在。
例如,US4425438描述使用柱而不是侧流系统的测定法。样品流过覆盖有分析物吸收剂的珠粒区。其中分析物结合发生的区得到分析物量的测定。另一种柱测定法在US5073484中描述,其中液体分析物的定量测定利用沿流动路径的间隔区进行。
例如在US5451504中描述的侧流装置,通常具有不同的区用于样品的沉积、分析物的捕获或固定以及捕获分析物或分析物复合物的检测。这类装置并未定量所述分析物或者当分析物为酶时未确定活性。
在US6183972中公开的侧流测定法使用多个捕获位置或捕获带来捕获标记的抗分析物抗体并提供可检测信号。所述带提供独特的信号模式,其当以数学法组合以产生单调的剂量-反应曲线时,指示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
US5229073描述一种侧流测定法,其使用多个捕获位置以半定量样品中分析物的量。
大分子(例如>3000道尔顿)可利用US6358548的侧流装置检测。根据所述实施方案,捕获位点处线条数的色度(colour intensity of number of lines)给出分析物的量的指示。
US7425302公开了其中反应物为干燥的的侧流法。加入液体样品使干反应物复溶。此方法基于颜色变化的强度定量分析物。特定酶G6PD的活性通过发生颜色变化所耗费的时长来确定,该时长为G6PD与其底物反应的迅速程度的衡量。然而,US7425302的方法特别地限于G6PD并且酶并未保留在不同的捕获位置。
WO2005/014847描述标准侧流夹心免疫测定法检测诸如植酸酶、木聚糖酶和淀粉酶等酶的用途。通过所得颜色变化的强度可至少部分地确定所述酶的量。WO2007/001895描述胶体金夹心测定法,其特别地用于检测大肠杆菌(E. coli)植酸酶。此胶体金夹心测定法包含免疫识别植酸酶的第一单克隆抗体和缀合至检测工具的第二抗体。
因此,先前使用的某些测定法可能仅提供样品中酶的定量测定,但并不能确定所述酶的活性或者不能特异地鉴别活性酶。其它测定法需要对捕获条带进行复杂的数学分析以确定分析物浓度。
因此需要仅检测酶的活性形式的测定法。如果该测定法可提供至少某些半定量信息,其亦将是有利的。
本发明试图克服先有技术装置和方法的某些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邦营养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杜邦营养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3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去污缓蚀清洗剂
- 下一篇:回转工作台冲压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