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两个汽提器回收加氢加工的烃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0112.0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R·K·赫恩;D·M·鲍曼;X·X·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球油品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9/02 | 分类号: | C10G69/02;C10G7/00;C10G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徐国栋;林柏楠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个 汽提器 回收 加氢 加工 方法 设备 | ||
早期国家申请的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2011年8月19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s.13/213,310和13/213,319的优先权。
发明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是加氢加工的烃料流的回收。
发明背景
加氢加工可包括在加氢加工催化剂和氢气的存在下将烃转化成更有价值的产物的方法。
加氢裂化为在氢气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将烃裂化成较低分子量烃的加氢加工方法。取决于所需输出,加氢裂化单元可含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催化剂的床。淤浆加氢裂化为用于将残油进料裂化成瓦斯油和燃料的淤浆化催化方法。
由于环境顾虑和近期制定的规则和规章,可销售的燃料必须满足关于污染物如硫和氮的越来越低的极限。新规章要求从柴油中基本完全除去硫。例如,超低硫柴油(ULSD)要求通常为小于10wppm硫。
加氢处理为用于从烃料流中除去杂原子如硫和氮以满足燃料规格以及使烯烃化合物饱和的加氢加工方法。加氢处理可以在高或低压下进行,但通常在比加氢裂化更低的压力下进行。
加氢加工回收单元通常包括用于将加氢加工的流出物用汽提介质如蒸汽汽提以除去不想要的硫化氢的汽提器。然后在进入产物分馏塔中以前将汽提的流出物在火焰加热器中加热至分馏温度以回收产物如石脑油、煤油和柴油。
由于所用严苛的工艺条件如高温度和压力,加氢加工,特别是加氢裂化,是能量消耗非常大的。随着时间过去,尽管关于改善加氢裂化的能量性能已花费了许多努力,焦点是降低反应器加热器负荷。然而,需要大的加热器负荷以在进入产物分馏塔中以前将汽提的流出物加热。
因此,仍需要从加氢加工流出物中回收燃料产物的改进方法。这类方法必须更能量有效以满足精炼厂渐增的需求。
发明概述
在方法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加氢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烃进料在加氢加工反应器中加氢加工以提供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将为一部分加氢加工流出物流的较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在冷汽提器中汽提以提供冷汽提料流。最后,将为一部分加氢加工流出物流的较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在热汽提器中汽提以提供热汽提料流。
在另一方法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用于从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和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中回收产物的加氢加工产物回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较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在冷汽提器中汽提以提供冷汽提料流。将较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在热汽提器中汽提以提供热汽提料流。最后将冷汽提料流和热汽提料流在产物分馏塔中分馏以提供产物流。
在另一方法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汽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较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在冷汽提器中汽提以提供冷汽提料流。最后将较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在热汽提器中汽提以提供热汽提料流。
在设备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包含加氢加工反应器的加氢加工设备。冷汽提器与加氢加工反应器连通以将较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汽提,且热汽提器与加氢加工反应器连通以将较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汽提。
在另一设备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进一步包括用于加工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和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的加氢加工产物回收设备,所述设备包含与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连通以将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汽提的冷汽提器。热汽提器与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连通以将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汽提。最后,产物分馏塔与冷汽提器和热汽提器流通以将汽提料流分离成产物流。
在另一设备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冷汽提器和热汽提器,其包含与加氢加工反应器连通以将较冷加氢加工流出物流汽提的冷汽提器和与加氢加工反应器连通以将较热加氢加工流出物流汽提的热汽提器。
附图简述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简化工艺流程图。
图2为图1的汽提器的可选实施方案的简化工艺流程图。
图3为图1的汽提器的另一可选实施方案的简化工艺流程图。
图4为图1的汽提器的另一可选实施方案的简化工艺流程图。
定义
术语“连通”意指材料流动在操作上容许在所列组件之间。
术语“下游连通”意指至少一部分流入下游连通对象中的材料可在操作上从它连通的对象流出。
术语“上游连通”意指至少一部分从上游连通对象流出的材料可在操作上流入它连通的对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球油品公司,未经环球油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0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