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27663.1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2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纮行;高冈元纪;松熊哲律;八木隆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毛立群;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消融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消融术是向心室(heart chamber)内插入消融导管,利用安装于导管前端的电极烧灼心肌组织来治疗心律不齐的方法。
近年来,开发了如下这样的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即,将安装于导管的前端侧的球囊经由皮肤导入到下腔静脉,使其从心脏的右心房经过房间隔到达左心房,在此利用高频功率加热膨胀的球囊来烧灼心肌组织(专利文献1及2),这种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成为导管消融术的主流。
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以加热用液体使安装于导管前端的球囊膨胀,之后,在患者体外的对电极板和配置于球囊内部的高频通电用电极之间通上高频电流来对加热用液体进行加热,对与球囊表面接触的心肌组织整体进行烧灼。球囊表面的温度由配置于球囊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控制,进而由振动施加装置等搅拌球囊内的加热用液体,由此使其均匀化。
关于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的温度传感器,使用对向高频通电用电极供给高频功率的金属线点接合有不同种类的金属线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情况较多。据说在该情况下,如果将热电偶配置于高频通电用电极的后端附近且表面上,则热电偶可靠地位于球囊内部,检测温度的可靠性更高(专利文献3)。可是同时还已知,由于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也位于与球囊内部连通的管腔附近,所以,容易直接受到为了进行搅拌而向球囊内喷出的加热用液体的冷却的影响,产生球囊表面温度的控制不稳定的问题。
另一方面,以抑制向球囊内喷出的加热用液体的冷却的影响为目的,进行了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配置于高频通电用电极的前端侧的尝试(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78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62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22604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2221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欲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配置于高频通电用电极的前端侧时,必须在球囊内部使不同种类的金属线进一步向前端侧延伸,在该情况下,不仅损害了使不同种类的金属线延伸的范围的导管的柔软性,而且在收缩球囊时的高频通电用电极附近的球囊直径变大,因此,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向患者体内的导入变得困难,在导管操作以及患者负担的方面产生不便。
此外,不论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配置于高频通电用电极表面的哪一处,为了使不同种类的金属线点接合,需要利用焊接等的可靠的粘接,该粘接成为在球囊收缩时使球囊直径变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而,点接合了不同种类的金属线的热电偶在其强度上存在不稳定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抑制断线等的风险的对策为当务之急,谋求提高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使球囊收缩时的球囊的细径化和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可靠性提高一起实现,同时,难以受到向球囊内喷出的加热用液体的影响,能够以高的精度控制球囊表面温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了以下的(1)~(4)的发明。
(1)一种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其中,具备:轴,具有在长轴方向上贯通的管腔;球囊,被固定于所述轴,所述管腔与所述球囊的内部连通;以及高频通电用电极,配置在所述球囊的内部,所述高频通电用电极是以沿着所述轴的长轴方向固定有向功率供给单元供给测定信号的温度传感器引线的方式一边将该温度传感器引线夹在从所述功率供给单元供给高频功率的高频功率供给引线和所述轴之间,一边将所述高频功率供给引线呈线圈状地缠绕于所述轴而形成的,在构成所述高频通电用电极的所述高频功率供给引线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引线从长轴方向的后端侧观察最初接触的点形成有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2)根据(1)记载的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其中,具备:振动赋予装置,从所述管腔反复进行加热用液体的抽吸和喷出来对所述球囊内的加热用液体赋予振动。
(3)根据(1)或(2)记载的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其中,所述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形成在所述高频通电用电极的后端部。
(4)根据(1)~(3)的任一项记载的带有球囊的消融导管,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引线到达所述高频通电用电极的前端部。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27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紧凑药物复原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放射线图像摄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