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镜用光致变色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8341.0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门胁慎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HOYA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G02C7/02;C08F2/44;G02B5/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镜 用光 变色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塑料透镜的眼镜用光致变色透镜,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即使在度数高的情况下也较薄、且质量轻、显色浓度高、显色、消色的速度快的眼镜用光致变色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光致变色染料开发了极多的品种,可以作为市售的制品获得的染料也增加。对眼镜用透镜的应用也与市场的塑料化一起积极推行。应用了有机光致变色染料的塑料制光致变色透镜作为眼镜用途已在市场上被销售。
作为光致变色透镜的制造方法,公开了如下方法:(1)在透镜上涂布含有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树脂液并进行加热使该光致变色化合物渗透到透镜表层,然后除去所涂布的树脂膜,在其上施加固化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透镜涂布液中溶解光致变色化合物,将其涂布在透镜表面并使其固化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在方法(1)中,为了得到充分的光致变色浓度,需要使高浓度的光致变色化合物渗透到透镜表面,存在作为透镜基体材料限定于被渗透性高的材料的问题,耐热性、机械强度等达不到作为眼镜用透镜的令人满意的水准。另外,在方法(2)中,光致变色化合物在涂布液中溶解度有限,难以确保充分的显色浓度。
而且,这些方法由于是在各种曲面形状的透镜表面涂布涂布液来进行成膜,因此,需要与它们相对应的高精度的膜均匀化技术、膜厚控制技术,因而制造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作为方法(1)、方法(2)以外的制造方法,公开了下述方法:(3)预先使光致变色化合物溶解于透镜用单体混合液中,将其注入模具中后使其聚合,从而得到光致变色透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
详细来说,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充分的调光性能,并且作为透镜的重要特性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优异的光致变色透镜。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显色前的黄色度低、且显色时的波长为长波长、可表现出具有深度色调的光致变色透镜。
方法(1)及方法(2)不仅需要透镜成型,而且还需要涂布处理等特别的调光赋予工序。与此相对,方法(3)在透镜成型的同时赋予调光性能,因此,制造上的工时数少,作为制造方法是优选的,并且能够容易地使光致变色化合物均匀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因此,作为批量生产不论透镜形状如何均具有一定的调光性能的品质稳定的透镜是极其有用的。
此外,作为方法(3)的具体例,在专利文献5及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由特定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和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组合而得到良好的调光性能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2284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2-106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3464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169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平11-50894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平11-511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利用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中所公开的方法(3)得到的光致变色塑料透镜的折射率均为1.51~1.57的范围。
为了透镜的进一步的薄壁化、轻质化,寻求折射率更高且具有高调光性能的调光透镜用树脂材料,但尚未发现这样的树脂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射率高、调光特性优异、可轻质化及薄壁化的构成的眼镜用光致变色透镜。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由在含有特定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二乙烯基苯的单体混合物中溶解了光致变色化合物而得到的光致变色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物构成的透镜作为光致变色透镜可满足其目的,而且,利用通常的浇铸聚合法使含有聚合引发剂的上述光致变色聚合性组合物进行自由基聚合,可高效地得到该透镜,基于该见解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镜用光致变色透镜,其是由在单体混合物中溶解有光致变色化合物而得到的聚合性组合物聚合而成的,所述单体混合物含有通式(I)表示的第一自由基聚合性单体、通式(II)表示的第二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和二乙烯基苯,所述二乙烯基苯的纯度为50%以上,且二乙烯基苯成分和乙基乙烯基苯成分的总含量为90%以上。
[化学式1]
(其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氢原子或甲基,m+n=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OYA株式会社,未经HOY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8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