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薄膜及使用了其的多层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5902.1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6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小田英晶;向濑峰;床尾万喜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B29C47/88;B29C47/92;C03C27/12;B29K29/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醇 缩醛系 树脂 薄膜 使用 多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加热层压时在适当范围内收缩的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至少一层使用了该薄膜的多层结构体、使用了该薄膜的太阳能电池用密封材料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使用了该薄膜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背景技术
建筑用夹层玻璃、汽车前挡风玻璃等中一般使用多层结构体,该多层结构体在2张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之间配置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等薄膜并进行加热及加压层压,具有在玻璃破裂时玻璃碎片不飞散或者人、物等不会穿透玻璃飞出到外部的功能。另外,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普遍进行的是在2张玻璃或耐候性塑料薄膜之间配置太阳能电池单元(结晶系硅、薄膜系硅、金属化合物薄膜、有机薄膜以及透明或不透明电极层),在所述单元与两侧的玻璃之间配置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等薄膜后,对整体进行加热及压接,从而使薄膜熔融流动,填充其间隙。然而,在制造这样的多层结构体时,有时在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层的端部产生气泡、或在结构体中产生未填充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的部分,成为缺陷品。
为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如专利文献1~3所公开的那样,提出了:作为填充材料,在表面设置压花从而容易脱气,使蠕变性最佳化从而容易脱气等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限定玻璃端部的形状从而容易脱气,不产生未填充部分这样的方法。
另外,对于含有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的片材、薄膜的热收缩率,专利文献5~7中进行了记载。具体而言,专利文献5中,作为赋予层压时的脱气性能、夹层玻璃的耐冲击性的尝试,记载了使用各部分的收缩率之差在±1%以内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记载了该中间膜在54℃加热了10分钟时的收缩率为2%左右。专利文献6中,对于获得作为弯曲后的防风玻璃中用作夹层玻璃的中间层特别有用的特定薄膜的尝试,记载了使用显示正的收缩变化率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膜状物,记载了该薄膜在71℃加热30分钟时的收缩率为5~13%左右。专利文献7中,作为减少因片材的形变引起的厚度偏差、热收缩率的尝试,记载了使用形成了具有特定形状的压花的压花片材,记载了该片材在50℃加热了10分钟时的收缩率为2.5%左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404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9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78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561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60-021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昭48-051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6-210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3记载的方法虽然有去除残留的空气的效果,但应对由玻璃端面的翘曲、变形导致的产生气泡或产生未填充部分的对策并不充分,不是能够防止及抑制由其导致的问题的方法。专利文献4记载的方法存在玻璃被限定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5~7记载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在与玻璃层压这样的高温下的条件(150℃左右)下,不能充分抑制中间膜内存在的水蒸发而产生的气泡。
近年来,对于这些建筑用夹层玻璃、汽车前挡风玻璃、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了提高多层结构体的强度而在单侧或双侧使用热钢化玻璃的情况均有增加,但对于热钢化玻璃,其制造工序的结果一般多少存在些波纹、翘曲。另外,对于建筑用夹层玻璃、汽车前挡风玻璃,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使具有曲面的玻璃彼此贴合的情况也在增加。
图1的(a)是热钢化玻璃层压前的多层体端部的截面图。另外,图1的(b)是热钢化玻璃层压后产生缺陷时的多层体端部的截面图。当使用存在波纹、翘曲的热钢化玻璃、或使用具有曲面的玻璃时,如图1的(a)所示,有时热钢化玻璃1和玻璃2的间隔中,玻璃的端部比中央部还宽。在该状态下,使用厚度相对均匀的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薄膜3进行热层压时,在热钢化玻璃1与玻璃2的间隔宽的端部,由于聚乙烯醇缩醛系树脂薄膜3的填充量不足,因此如图1的(b)所示,发现产生未填充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部分即气泡5这样的间隙(真空且独立的间隙)、产生以端部朝向中央部的坑道这样的空间(坑道状缺陷4)的现象。该未填充部分不仅外观上成为问题,有时在使用时,从外部进入的水分滞留在该未填充部分,产生分层、白化,对于多层结构体而言,是个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可乐丽,未经株式会社可乐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5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芦荟和胡萝卜的豆腐
- 下一篇:一种过滤晾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