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1412.6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余成文;韩计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参数 配置 方法 基站 用户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版本8(Release 8,Rel 8)开始定义了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技术,以使UE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关闭收发机,达到终端节电的目的。
现有的DRX机制针对的是收发数据的时间不规律或数据包大小不规则的应用场景,其DRX周期不能设置太长,否则有可能产生当UE处于睡眠期时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不能及时传递,从而导致UE上行失步的情况。
然而,在某种应用场景下,如果维持现有的DRX机制,会导致UE长期处于DRX中的苏醒状态,激活时间过长,增加了终端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参数配置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参数配置方法导致UE的终端能耗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判断用户设备UE的业务类型是否是稀疏小包业务;
当所述UE的业务类型为稀疏小包业务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稀疏小包业务的非连续接收DRX参数;
所述基站将所述DRX参数发送给所述UE,所述DRX参数被所述UE用于进行DRX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包括:
当用户设备UE的业务类型为稀疏小包业务时,所述UE获取来自基站的非连续接收DRX参数;
所述UE根据所述DRX参数进行DRX参数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用户设备UE的业务类型是否是稀疏小包业务;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所述UE的业务类型为稀疏小包业务时,确定所述稀疏小包业务的非连续接收DRX参数;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DRX参数发送给所述UE,所述DRX参数被所述UE用于进行DRX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UE的业务类型为稀疏小包业务时,获取来自基站的非连续接收DRX参数;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DRX参数进行DRX控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站判断出UE的业务类型为稀疏小包业务时,为UE配置相应的DRX参数,从而降低了UE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基站侧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步骤S101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到达间隔分布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步骤S103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基站侧的实现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基站侧的实现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参数配置方法UE侧的实现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站判断出UE的业务类型为稀疏小包业务时,为UE配置相应的DRX参数,从而降低UE的能耗。比如,可以采用更长的DRX周期,从而在UE使用稀疏小包业务的过程中减少了UE在DRX状态下的激活时间,由此降低了UE的终端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14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