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封排真空灭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9846.1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6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燕;周立娟;刘永飞;冉隆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真空 灭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封排真空灭弧室,属于输配电真空开关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各种电器开关的要求越来越高,真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器开关的更新换代。因真空开关优良的绝缘性能和开断特性,其应用场合不仅仅适用于配电系统作为保护开关,而且已扩展到冶金、钢铁、石油、化工、建筑等行业,尤其适用于频繁操作场合。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农网改造的不断投入,对真空开关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为了节约能源,降低产品实现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各生产厂家都在寻求新的生产工艺。
我公司装配工艺一直采用的都是部件、整管两次进炉的装配方式,如果加上触头组件、瓷壳组件装配为三次进炉,这样不仅浪费能源,工作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过程污染,对真空开关管的性能损伤不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节约能源,生产效率高,性能稳定的一次封排真空灭弧室。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次封排真空灭弧室,包括设置在瓷壳内的静管芯和动管芯,其特征在于:瓷壳一端设置静盖板,另一端设置动盖板,静管芯与动管芯通过铆接同轴固定,动盖板与瓷壳之间设置第一封接环。
动管芯装配时先将动导电杆和触头组件用专用工具铆牢,然后装配其余零件,动管芯装配完成后,用限位模具将波纹管拉起,以保证其焊接效果。装配时将封接环调整至合适角度,保证自定位效果。
其中优选方案是:
所述的封接环设置定位爪。提高自定位效果。
所述的静盖板与瓷壳之间设置第二封接环。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封接环纯一次封排的装配焊接方式,省去了原来的动静管芯装配、瓷壳组件装配等,即消除了人及环境对部件的二次污染,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有利于提高灭弧室的开断性能及绝缘水平。装配过程减少了零件进炉焊接次数,尤其导电杆、波纹管之类的零件,避免了多次焊接带来的零件使用性能的降低。纯一次封排工艺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自定位技术,封接环起到了定位和均压的双重作用。装配时省去了传统装配工艺中的装配模具,节约了单只灭弧室的占用空间,可以大大提高装炉量,同时钎焊时真空炉内热辐射更均匀,温度更稳定,有利于灭弧室焊接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静管芯 2、动管芯 3、动盖板 4、第一封接环 5、瓷壳 6、第二封接环 7、静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次封排真空灭弧室,包括设置在瓷壳5内的静管芯1和动管芯2,瓷壳5一端设置静盖板7,另一端设置动盖板3,静管芯1与动管芯2通过铆接同轴固定,动盖板3与瓷壳5之间设置第一封接环4。
静盖板7与瓷壳5之间设置第二封接环6,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
封接环4、6设置定位爪,提高自定位效果。
工作原理或使用过程:
装配时在零件底部垫合适的陶瓷垫,静管芯1零件按正常工艺装配。动管芯2装配时先将动导电杆和触头组件用专用工具铆牢,然后装配其余零件,动管芯2装配完成后,用限位模具将波纹管拉起,以保证其焊接效果。装配时将封接环4、6定位爪调整至合适角度,封接环起到了定位和均压的双重作用,保证自定位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98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热炉循环水温监控装置
- 下一篇:微波设备温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