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8399.8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7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朱煜;徐登峰;曹胜;黎远成;闫永固;管高峰;李强;董桂清;雷忠兴;荆新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华卓精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7 | 分类号: | F16F15/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置 空气 弹簧 隔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用于隔离来自外界垂直方向的振动。该隔振器主要应用于光学、超精密检测、超精密加工等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超精密仪器对精度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振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隔振,对一个隔振系统来说,系统刚度越低,则其固有频率越低,因此降低刚度是提高隔振性能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隔振分为垂直方向隔振和水平方向隔振,前者最常用的当属空气弹簧,其具有成本低廉和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使用。
当前双腔室空气弹簧一般上腔室和下腔室垂直串联组成,且上腔室与负载支撑面相连,下腔室位于上腔室下部。这种方式造成隔振一起高度和重心较高,对仪器稳定性不利。同时,与空气弹簧橡胶连接的上支撑板与隔振器下部不固连,移动时容易造成仪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可实现低频垂直隔振,搬运及挪放时不易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含有主腔室、附加腔室、水平调节阀、负载支撑板、橡胶活塞以及由外壳下板和外壳上板组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腔室采用倒置安装,负载支撑板紧固在外壳上板的内表面;所述的橡胶活塞通过外壳下板的通孔和地面接触;所述的附加腔室安装在外壳下板上;所述的水平调节阀一端与外壳上板固连,另一端通过外壳下板的通孔与地面接触;所述的主腔室至少采用三个,且构成正多边形或矩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效果:
①隔振器主腔室与传统的放置方式不同,采用倒置安装,橡胶活塞与地面接触,避免搬运时对仪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②隔振器水平调节阀位于外壳下板外部,便于对负载支撑面进行水平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仰视图。
图中:1-外壳下板;2-主腔室;3-附加腔室;4-水平调节阀;5橡胶活塞;6-负载支撑板;7-外壳上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该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包括外壳、主腔室2、附加腔室3、水平调节阀4几个主要部分,其中主腔室2采用三个,形成正三角形;主腔室2还可以采用三个以上,构成正多边形或矩形。所述的外壳是一个钣金件,包括外壳下板1和外壳上板7,两者通过钣金件固连;所述的负载支撑板6固定在外壳上板7的内表面,橡胶活塞通过外壳下板1的通孔与地面接触;所述的附加腔室3与外壳下板1内表面固定;所述的水平调节阀4一端紧固在外壳上板7的内表面,另一端通过外壳下板1的通孔与地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倒置式空气弹簧隔振器工作原理如下:
空气弹簧充气后橡胶活塞5浮起,支撑仪器及负载浮起,当受到来自地面的振动时,橡胶活塞5发生变形,主腔室2体积发生变化,仪器高度升高或降低,通过水平调节阀4的作用从而导致附加腔室3发生变化,由于空气弹簧的特定作用使系统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消耗,实现垂直方向的隔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华卓精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华卓精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8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