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重量热水袋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747135.0 申请日: 2012-12-20
公开(公告)号: CN203303229U 公开(公告)日: 2013-11-27
发明(设计)人: 杨兴明 申请(专利权)人: 杨兴明
主分类号: A61F7/08 分类号: A61F7/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33136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量 热水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袋装热水温暖人体的装置,尤其是增大热水袋体积与容积的同时,又能减轻热水袋整体重量的轻重量热水袋。 

背景技术

暖手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本能需求,无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的烤火镜头,都见烤火人坐下后,首先将双手伸展靠近火源,让手背、手掌翻转着轮流朝向火源暖手,随着陶器的出现,出现了有提手、能短距离随手携带,俗称“火钵子”的陶制小火钵,这种用木炭或者用柴草燃烧后未熄火的余烬覆盖在谷壳之类上面作为热源的,每家必备多个的暖手用品,在中国至少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才因多种原因慢慢消失,其中促使其消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保暖性较强的绒布手套的出现,近年由于电脑、手机、游戏机等等的普及,形势又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很多人如果戴着手套,就会很不方便,就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影响休闲娱乐,又综合热水袋的有些功能作用现在已经被一些如电热毯等其他取暖用品替代,因此,热水袋作为多用途取暖用品,其功能作用在现代已经和正在朝向偏重于暖手专用的方向发展,但现有热水袋以其传统样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形势,于是,笔者在专利号为201210268456.7和201220371929.1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了让热水袋偏重于更便利暖手的设计,如“龟背形热水袋”与“用一块绒布的上下边缘与现有热水袋的上下边缘缝合连接,让热水袋和绒布之间形成左右手能向右左伸进的空间”等等,但“龟背形热水袋”如果要实施生产出品,就必须增加热水储量与整体体积、“用一块绒布 的上下与现有热水袋的上下缝合连接……”等等很容易生产出品,但如不增加点体积与容积,温暖双手就有点勉强,而且颇有压迫双手、阻碍双手血液循环与违背人手好动天性的嫌疑,如果增加体积,说做都很容易,却会增加水的贮量,造成热水袋的整体重量增加,对随手随身携带这一要求非常不利,特别是老人、病人、残疾人、小孩子等人更是不能接受,而这一大群人恰恰又是本产品非常重要的主顾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如每天很多时间都坐在电脑前的等等异常庞大的人群在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或者出行时都能用温暖很好地保护双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轻重量热水袋”,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在热水袋贮水空间内放入充气气囊,让充气气囊在热水袋贮水空间内占据被其挤出的贮水的位置。轻重量热水袋贮水空间内容纳的充气气囊连接着牵制充气气囊的细线的一头,牵制充气气囊的细线的另一头和与牵制充气气囊的细线连接的热水袋边缘连接,充气气囊能在贮水空间内自由摆动却又不能与电发热装置接触;在热水袋贮水空间内加装保护电发热装置的防护罩(图形省略),在贮水空间内保护电发热装置而取消牵制充气气囊的细线对贮水空间内充气气囊的牵制;热水袋贮水空间内放入的充气气囊内能不充气而填塞进禽类羽毛、泡沫塑料等等比重非常小的物质;轻重量热水袋一边缘上加缝一条支撑棍套管,支撑棍能插进支撑棍套管内,一根背带的两头在支撑棍套管两头的背带连接处与轻重量热水袋连接;有与热水袋边缘凸凹曲线相同凸凹曲线的曲线支撑棍能在热水袋上下边缘与一块绒布上下边缘的连接线(4)处与热水袋连接,背带的两头在曲线支撑棍两头或者两头不远处与热水袋连接,这样就可以让使用人将热水袋挂在腹前,在行走中双手伸进上下与热水袋上下连接的绒布和热水袋的一面共同形成的空间暖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能在不加重、甚至能减轻整体重量的前提下增大热水袋整体体积与容积,所以能将热水袋制成迎合人们需要的任何式样, 这样小孩也能将热水袋挂在胸、腹的前面暖手,老人外出串门聊天,甚至主妇上街买菜都能将热水袋随身携带,特别是敞门营业的小店铺营业员、打字员、银行点钞员,每天很多时间坐在电脑前的人员、众多每年冬天手必生冻疮的人员等等必会购买无疑,随手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长方形热水袋贮水空间内的充气气囊分布示意图。图2是长方形热水袋左右手能向右左伸入上下与热水袋上下连接的绒布(8)和热水袋的一面共同形成的空间与空间开口(9)与支撑棍套管(5)及背带(6)的示意图。图3是弯曲的支撑棍固定在梅花形热水袋边缘的示意图。图4是从两头纵向透视龟背形热水袋贮水空间内的充气气囊(1)所处位置示意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兴明,未经杨兴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7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