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熔铸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7120.4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东;浦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3/06 | 分类号: | B22D23/06;B22D19/00;B28B1/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铸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铸用模具,具体涉及一种BFe30-1-1熔铸用模具(塞棒底碗)的材料成分、外形设计以及配合,属于熔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BFe30-1-1铜合金管因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而被用作重要的船舰冷凝管,该产品在熔铸时生产难度极高,很少厂家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主要原因是铜液溶化后通过熔炼炉头的塞棒与底碗间隙的大小来控制通向结晶器的铜液流量,而塞棒底碗的材料是石墨,在实际生产中因BFe30-1-1熔铸浇铸温度高,塞棒底碗与高温铜液接触在15分钟即逐步融化造成无法自主调节铜液流量(浇铸一炉一般在45-70分钟),操作时只能依靠调整炉头高低来控制结晶器内铜液液面,将铜液裸露在空气中,既造成铸锭含氧量高,同时因石墨件的碳熔化于铜液中造成含“C”量超标(标准要求C≤0.05%,含量高则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另外一种白铜BFe10-1-1因熔铸温度低而不存在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克服BFe30-1-1铜合金熔铸生产过程中塞棒底碗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完全满足BFe30-1-1铜合金熔铸用模具(塞棒底碗)。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熔铸用模具,包括塞棒和底碗;塞棒由前端、中部和尾端构成,前端为圆弧;底碗包括碗口、通孔和碗底;塞棒前端与底碗的碗口配合;其特征是:所述塞棒前端的弧度小于底碗碗口的弧度。
所述熔铸用模具的制备方法,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
(1)准备:配料选料前清理整理作业现场,保持无杂物;检查并清洗干净搅拌机、振动棒等设备;检查作业用水,其水质必须达到饮用水标准;
按照设计模具的尺寸留有机加工余量,用钢板和硬木板制作模板,支模质量应确保不移位,不漏浆;
(2)出料:取65~70份Al2O3;8~12份MgO2;12~16份SiC,2~4份的固化剂和4~6份粘胶剂,加入搅拌器中,均匀加入4~6份35~45℃的水,混合用JW-250型强制式搅拌机搅拌8~12min后出料得到浇注料;
(3)入模:取步骤(2)所出的浇注料在出料的30min内倒入步骤(1)准备的模具中,分层震实,每层高度190~210mm,振动时不能触及锚固件和隔热层,不得在同一位置久震或重震;待表面返浆,气泡变少后将振动棒缓慢抽出,避免产品产生离析现象和出现孔洞;
(4)拆模:步骤(3)所得模具中产品表面硬化,强度达到70%~75%时拆模,养护22~26h,用1000W电灯烘烤40h,直至浇注料完全硬化;
(5)后加工:将步骤(4)所得产品按照模具图纸要求尺寸机加工,即得产品熔铸用模具。
所述粘胶剂为PA-80胶粘剂。
所述固化剂为R2256固化剂。
配料时粒度配比为粒度0.2~0.5mm,占23%;粒度为0.05~0.2mm,占40%;粒度小于0.05mm,占25%;超微粉占12%。
原料的成分配比、材质、品位高低、与模具的使用寿命有直接有关系,需要选择耐火温度高、强度硬度高、抗冲刷力强、化学成分与BFe30-1-1不冲突,杂质含量低,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的材料,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导热材料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7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把剪刀
- 下一篇:多次循环浸泡式脱酚浸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