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装拉杆的背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6050.0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0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泽良 |
主分类号: | A45C3/00 | 分类号: | A45C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64215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装 拉杆 背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背包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定,且使用方便的可拆装拉杆的背包。
背景技术:
通常的拉杆包结构简单,款式单一、呆板,一般拉杆包只能拉,不能背,且其容量小,因而装的东西不多,使用起来不方便。通常的背包只能背,不能拉当,使用起来不方便,例如人们在外游玩的时,需要带的东西一般都比较多,背包装的东西较多,背起来较重,对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困扰。
针对上述的问题,人们把拉杆包和背包的性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的拉杆背包。目前市面上的拉杆背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不足。目前的拉杆背包一般包括有一背包以及固定安装于背包背面的拉杆组件,其中,背包承载于拉杆组件中的承载座上,由于背包和拉杆组件是固定装配的、不可拆卸的。在使用时,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如爬山),拉杆背包只能背,而由于拉杆组件不能够拆卸,从而大大增加了背包的重量,使用起来不方便,且对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困扰。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下述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定,且使用方便的可拆装拉杆的背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可拆装拉杆的背包,其包括:一背包以及设置于背包背面的拉杆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包括有一承载座、设置于承载座上的并可伸缩的拉杆以及安装于承载座底部的滚轮,所述背包背面设置有一夹套,该拉杆顶端穿过该夹套显露于背包外,且所述的承载座与背包底部通过按扣装置连接,令拉杆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背包形成稳定装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夹套与背包的背面之间形成有一包夹空间,所述的拉杆穿过该一包夹空间显露于背包外,所述背包的双肩背带收纳于该包夹空间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按扣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包底部两侧的扣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两侧并与扣座相配合的插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背包与拉杆组件通过设置在背包背面的夹套以及按扣装置形成可拆装的稳定装配,其结构简单、连接稳定。
2、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背包与拉杆组件是可拆装的,在使用时,可装配形成一拉杆包使用,也可以将拉杆组件拆卸后形成一单独的背包使用,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敏性极高,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包与拉杆组件的在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拉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包 11夹套 12双肩背带 2拉杆组件
21承载座 22拉杆 23滚轮 24支撑块
3按扣装置 31扣座 32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4所示,一种可拆装拉杆的背包,其包括:一背包1以及设置于背包1背面的拉杆组件2。
所述背包1背面设置有一夹套11,该夹套11与背包1的背面之间形成有一包夹空间,所述背包1的双肩背带12收纳于该包夹空间中。
所述的拉杆组件2包括有一承载座21、设置于承载座21上的并可伸缩的拉杆22以及安装于承载座21底部的滚轮23。该承载座21相对于滚轮23的另一侧设置有一支撑块24。
所述的拉杆22顶端穿过该夹套11显露于背包1外,且所述的承载座21与背包1底部通过按扣装置3连接,令拉杆组件2以可拆装的方式与背包1形成稳定装配。具体而言,所述的拉杆22穿过该一包夹空间显露于背包1外。
所述的按扣装置3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包1底部两侧的扣座31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座21两侧并与扣座31相配合的插头32,该插头32插入扣座31后,形成稳定连接,令拉杆组件2以可拆装的方式与背包1形成稳定装配。
本实用新型作为一拉杆包使用时,将背包1的双肩背带12收纳于该包夹空间中,将拉杆22顶端穿过该夹套11显露于背包1外,且将安装于承载座21中的插头32插入安装于背包1底部的扣座31,令拉杆组件2与背包1形成稳定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泽良,未经黄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60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