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开关中电源与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2722.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7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姚国祥;王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韵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开关 电源 电池 供电 自动 切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家用电器的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开关中的市电电源与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家用电器控制器中往往内置电池,以便断电时电器的部分功能(如时钟和电磁脉冲点火器)仍然能够工作。
然而由于家用电器内部空间有限,其所用的电池容量有限,往往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更换电池。当前市场上也有同时可用市电电源与电池对时钟或电磁脉冲点火器供电的家用电器的出现,但需要手动对供电电源进行切换,往往会因为一时的疏忽,就会导致电池电量耗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低价、稳定的用于电子开关中的电源与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在有市电供电时,使用市电电源对时钟或电子脉冲点火器进行供电;当市电停电时,自动切换使用电池对时钟或电子脉冲点火器进行供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开关中电源与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第一有极性电容E1、第二有极性电容E2、第一无极性电容C1、第二无极性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一有极性电容E1和第一无极性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一有极性电容E1负极接地,正极连接降压、整流、稳压后的市电电源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有极性电容E2和第二无极性电容C2并联,所述第二有极性电容E2负极接地,正极连接电池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负极与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并且作为输出端给时钟芯片或电子脉冲点火器供电。
进一步,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为硅二极管时,其导通时会产生0.7V的导通压降。
进一步,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为锗二极管时,其导通时会产生0.3V的导通压降。
进一步,所述市电经降压、整流、稳压后的电源电压比电池电压高0.3~1.0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市电电源与电池之间的电位差,实现市电电源与电池的自动转换,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开关中电源与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开关中电源与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包括第一有极性电容E1、第二有极性电容E2第一无极性电容C1、第二无极性电容C2、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一有极性电容E1和第一无极性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一有极性电容E1负极接地,正极连接降压、整流、稳压后的市电电源以及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二有极性电容E2和第二无极性电容C2并联,所述第二有极性电容E2负极接地,正极连接电池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负极与第二二极管D2负极连接(如图1所示的Q点),并且作为输出端给时钟芯片或电子脉冲点火器供电;所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为硅二极管,其导通时会产生0.7V的导通压降,为锗二极管时,其导通时会产生0.3V的导通压降;所述市电经降压、整流、稳压后的电源电压比电池电压高0.3~1.0V。
本实施例中,市电经降压、整流、稳压后的电源电压为1.0V,电池电压为0.3V,通过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隔离市电电源与电池。市电经过降压、整流、稳压后的电压值应比电池大0.3V。
当市电正常时进行供电时,市电电源经过第一二极管D1压降0.7V后到达Q点电压为VCC+0.3V,高于电池经过第二二极管D2压降0.7V后的电压VCC,输出到时钟芯片或电子脉冲点火器的电源为市电电源,时钟芯片或电子脉冲点火器工作不消耗电池电量。
当停电时,此时Q点只有电池经过第二二极管D2压降0.7V后的电压VCC,输出到时钟芯片或电子脉冲点火器的电源为电池,时钟芯片或电子脉冲点火器工作消耗电池电量。从而实现市电电源与电池的转换,并降低了成本。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韵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韵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27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