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箱油位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1290.1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1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沈颂凯;沈为均;李召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恒佳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7/06 | 分类号: | F02M27/06;F02M31/125;F02N19/04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电子 加热 油箱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燃油加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柴油车油箱内使用的带远红外电子加热的油位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车辆的数量也在飞速的增长,其中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汽车更是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柴油车油路中的柴油在冬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容易结冰吸蜡,导致堵塞滤网,使柴油无法正常流动,造成供油不足,很多车辆无法正常启动,有些车辆即使勉强启动,也常出现无法迅速的使柴油发动机进入到正常工作状态造成行驶中停车、抛锚等问题。为此各类柴油发动机加热器应运而生,有加装电加热管、电加热棒、电加热带或电加热盘等,但大都结构复杂、安装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柴油车油箱中柴油在温度过低时容易结冰吸蜡,无法正常吸取柴油,不能保证柴油在油管中的正常流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柴油车用的具有远红外电子加热功能的油箱油位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红外电子加热油箱油位传感器,它包括吸油管、回油管、油位传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吸油管外表面缠绕有远红外加热线,远红外加热线两端经油位传感器上部引出连接有双头插接件。
该油箱油位传感器在使用时,安装在车辆的油箱内,将连接远红外加热线两端的双头插接件连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在发动机启动前短暂通电,即可迅速使油箱内凝结的柴油解冻、升温,保证了油箱正常供油。由于远红外加热线包裹在吸油管表面,直接接触燃油,通过接触加热及远红外的辐射作用,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同时功率小、耗电少,安装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现了柴油车油箱中柴油的预热及保温,保证了其中柴油在低温气候下的正常流动,解决了柴油车冷启动及低温行驶熄火问题;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远红外电子加热的油箱油位传感器,它由联接座6、吸油管11、回油管1、油位传感部件2、远红外加热线9。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联接座6内部设有回油通道,该通道下部联接回油管1,上部设有回油接头4;
联接座6内部设有油位传感部件2,油位传感部件2的杆部套接有油位浮子3,油位传感信号线7由联接座6上部穿出;
联接座6内部设有排气通道,通道上部联接排气接头5;
联接座6内部设有吸油通道,该通道下部联接吸油管11,上部设有吸油接头10,吸油管11下端设有过滤套12,过滤套12分别固定连接在油位传感部件2和吸油管11的下端,远红外加热线9以双线形式由下向上缠绕在过滤套12和吸油管11的外壁,远红外加热线9穿出联接座6后,其两端线连接在双头插接件8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显而易见的若干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恒佳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恒佳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1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动机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舶动力装置的气体燃料供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