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9405.3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7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思琪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21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梅安溪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耳机线 机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附加壳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手机耳机(耳机包括耳塞和耳机线)的使用非常频繁,但是耳机无处摆放,致使耳机携带不方便,或者耳机容易丢失。另外,手机配备的耳机线长度是固定的,由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耳机线长度的要求也是不一的,因此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例如在行走的时候将手机装在包里或拿在手里的时候,则要求耳机线具有较长的长度,当将手机摆在课桌上时,则要求耳机线可以短一点,否则耳机线搁置在桌上不仅占空间,而且也容易造成牵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其能够摆放耳机,使耳机携带方便、不容易丢失,并且还能缠绕耳机线以达到使用者在使用耳机时对耳机线长度要求不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镶嵌耳塞的第一收容腔以及用于收容缠线桩、耳机线的第二收容腔,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相连通,缠线桩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缠线桩的侧壁供耳机线缠绕。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缠线桩相对于壳体周向转动连接,在缠线桩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住耳机线的卡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轴,该轴与壳体榫接,缠线桩与轴周向转动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第一收容腔内具有沿该第一收容腔轴线沿伸的柱体,缠线桩套接在柱体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槽呈螺旋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轴或缠线桩可拆卸连接并且该盖体覆盖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通过设置缠线桩结构,耳机线可以缠绕在该缠线桩上,不仅可以将耳机线全部缠绕在缠线桩上以达到携带手机耳机的目的,也可以将部分耳机线缠绕在缠线桩上以达到调节耳机线长度的目的。另外壳体设置了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的结构,使得耳机可以被隐藏在壳体内,使整体结构更美观。
2、本实用新型的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进一步采用了缠线桩可旋转并且耳机线卡在缠线桩上的结构,可通过转动缠线桩以达到耳机被收进壳体内的目的;以及在使用时可直接将耳机线拉出,使用更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进一步采用了盖体的结构,在不使用耳机时,可将耳机封藏在壳体内。
4、本实用新型的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缠线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4;
一种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包括壳体1,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收容耳塞的第一收容腔11以及用于收容缠线桩2、耳机线的第二收容腔12,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相连通,缠线桩2与所述壳体1相连接,缠线桩的侧壁21供耳机线缠绕。通过设置缠线桩结构,耳机线可以缠绕在该缠线桩上,不仅可以将耳机线全部缠绕在缠线桩上以达到携带手机耳机的目的,也可以将部分耳机线缠绕在缠线桩上以达到调节耳机线长度的目的。另外壳体设置了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的结构,使得耳机可以被隐藏在壳体内,使整体结构更美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容腔是两个的,用于每个各放一只耳塞。当然,第一收容腔也可以是仅一个;但为了便于喷绘图案,优选采用两个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缠线桩2相对于壳体1周向转动连接,在缠线桩的侧壁21上设有用于卡住耳机线的卡槽211。 通过卡槽结构,使耳机线相对于缠线桩联动,当转动缠线桩时,耳机线被自动地卷绕在缠线桩上,使用者收取耳机线更方便。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可缠绕耳机线的手机壳也可以采用缠线桩相对于壳体是固定的结构。在收取或收取出耳机线时,通过手持耳机线的方式将耳机线卷绕在缠线桩上或者从缠线桩上解出。
为实现缠线桩相对于壳体周向转动连接,还包括轴3,该轴3与壳体1榫接,缠线桩2与轴3周向转动连接。也就是说,轴与壳体是分体结构。作为该结构的直接变形,在第一收容腔内具有沿该第一收容腔轴线沿伸的轴,该轴与壳体一体型成,缠线桩套接在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思琪,未经陈思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9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