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洋工程船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8785.9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6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48 | 分类号: | B63B3/48;B63B2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工程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海洋工程船。
背景技术
在多数船型和自航式海洋工程装备上被广泛应用的甲板式导缆孔,其一般被布置于干舷甲板靠近舷边的位置,用于船舶或海洋工程装备连接港口码头等靠泊设施时的缆绳导向。
一般情况下,舷顶列板比干舷甲板高出100mm左右,而目前通用的标准甲板式导缆孔的通孔至底部的高度较矮,船厂通常需要另外采取措施以避免实际使用导缆孔时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相互磨损,例如:
(1)如图1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1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在舷顶列板4上部的外侧面装焊半圆钢(管)40;
(2)如图2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1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在舷顶列板4的上缘装焊圆钢(管)41;
(3)如图3和图4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1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延伸至舷顶列板4的上方而使得甲板式导缆孔1朝向舷顶列板4的一侧与舷顶列板4的外侧面竖直对齐或伸出舷顶列板4外;
(4)如图5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1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与底座2朝向舷顶列板4的侧面之间形成一过渡圆弧面,且该过渡圆弧面的最外端与舷顶列板4的外侧面竖直对齐或伸出舷顶列板4外;
(5)如图6和图7所示,在甲板式导缆孔1的底部加装底座2,底座2固定在干舷甲板3上,在底座2朝向舷顶列板4的侧面上部装焊圆钢(管)41或其他防磨组件42,圆钢(管)41或其他防磨组件42的最外端与舷顶列板4的外侧面竖直对齐或伸出舷顶列板4外。
对于第(1)种和第(2)种做法,由于舷顶列板4的上缘是应力集中区域,尤其在船舯区域更是如此,任何局部焊接都容易引起外板裂纹,因此通常不被船级社认可;
对于第(3)种和第(4)种做法,由于底座2朝向舷顶列板4的侧面呈弯曲形状,使得底座2不仅不易加工,而且结构强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加装到甲板式导缆孔1上时还需要考虑焊接位置和焊接强度;
对于第(5)种做法,由于甲板式导缆孔1、底座2与圆钢(管)41或防磨组件42分别为独立的构件,使用时也需要考虑焊接位置和焊接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洋工程船,其导缆孔处的结构既能避免实际使用导缆孔时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相互磨损,同时结构易加工、结构强度高,符合船级社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洋工程船,包括船体、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舾装,所述船舶舾装包括外舾装和内舾装,所述外舾装包括舵设备、锚设备和系泊设备,所述系泊设备包括甲板式导缆孔,所述甲板式导缆孔位于干舷甲板上且靠近舷顶列板,所述甲板式导缆孔的底部设有矩形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高出所述舷顶列板的上缘,所述底座与舷顶列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干舷甲板上,所述甲板式导缆孔的通孔内向舷顶列板一侧延伸凸出设置有防磨组件,所述防磨组件的顶面为弧面,所述弧面的一端与所述通孔的下缘相接,所述弧面的另一端延伸至舷顶列板的外侧面上方,所述弧面由通孔向舷顶列板逐渐降低呈平滑过渡的凸面,所述甲板式导缆孔、底座和防磨组件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防磨组件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相平齐。
其中,所述顶面与底面之间圆弧过渡。
其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高出所述舷顶列板的上缘至少150mm,所述底座与舷顶列板之间的间隙大于100mm。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海洋工程船,通过将甲板式导缆孔、底座和防滑组件一体铸造成型,既能避免实际使用导缆孔时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相互磨损,又能避免分体焊接所带来的问题;防滑组件的顶面为平滑过渡的曲面且延伸至舷顶列板的外侧面上方,可以很好地起到缆绳导向的作用,避免缆绳与舷顶列板的上缘接触而相互磨损,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缆绳和防滑组件之间的磨损;由于底座呈规整的矩形,防滑组件的顶面为平滑过渡的曲面,因此成型加工也比较容易,整体结构强度也能很好地满足要求。另外,将原先船厂加底座或防磨组件的工作转移到船级社授权的专业厂家,减少了附加图纸送审环节,降低了船厂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甲板式导缆孔;2、底座;3、干舷甲板;4、舷顶列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387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阶梯可旋转式登船梯
- 下一篇:一种自行车前叉